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告 1000x90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培训教程 > 正文

从百度到华为,我这五年的工作经历

来源:引流技巧 编辑:引流技巧 时间:2024-10-28

110 从百度到华为,我这五年的工作经历

 

全文共 4422 字,阅读需要 9 分钟

 

———— / BEGIN / ————

 

很久没有写东西了。

 

一是,向来喜欢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没有就别废话,为写文章而写文章,是那些大V干的事;对某行某工作没有实际的经验,又喜欢发高论,是我所不屑的。

 

文章,应该是有感于胸,不得不发。有过实践和思考才会写下来,放空炮,说空话,毫无意义。

 

二来,最近确实忙,从北京西二旗跑到了深圳的龙岗,从依然热爱的百度到了同样喜爱的华为,忙着适应新的环境,认识新的朋友,承担新的工作。

 

三呢,我讨厌短话长说,明明没什么新的东西,却动不动洋洋洒洒上万言,恨不能把全世界的鸡汤都放在文章里说一遍。酸腐无用。

 

之所以突然想写写从百度到华为这五年的一点经历,总结些思考,无论是普通还是特别,都觉得不惟对我,对在这行业里工作的人,都将是有些益处的。

 

一、把创业精神,融入骨子里

 

我于13年开始在百度的子公司爱奇艺实习。

 

爱奇艺当时刚完成对PPS的收购,整个公司都处在业务调整中,有明显的创业氛围。

 

里面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比较随意。谁要做什么,谁不做什么,都是由个人和上级商定即可。

 

刚毕业的我一度十分沮丧,觉得进了个作坊,做什么都给人不正规,随便搞的感觉。

 

但慢慢我就发觉出这种环境的好处来,反倒是在这样松散随意的环境里,我学会了大量的工作技能。

 

因为这样的环境虽然对每个人的职责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也就没有明确的界限,什么事情都可以参与,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负责起来。

 

负责起来后,就得当自己的事情,抓紧时间去完成。

 

我在这几个月内,日夜不停地学习和捡起了诸如绘画、PS、前端、PHP、产品设计、运营、写作、安全等能力,对我日后工作相当有帮助。

 

一起做扫描器,一起搭建平台,一起做运营。

 

甚至到了百度后,我有将近1年的时间觉得百度根本学不到东西,全是之前在爱奇艺积累下的底子。

 

这种勤奋工作,广泛涉猎,不断学习的基因,也因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而融入到了我的职场个性中,一直到现在,我对工作,还保持着这种状态:抓紧时间学习、熟悉、完成。

 

高速的学习能力,让我一度很是沾沾自喜,觉得没有什么是搞不定的,只要我肯学肯做。

 

在爱奇艺这段时间,呆着是很开心的——团队少,业务多,大量的学习和工作机会,多学一点,多做一点,对我来说有益无害。

 

今天的爱奇艺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星光四射;但创业公司的甘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是不是创业公司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呢?

 

当然也不是。

 

我在爱奇艺呆了几个月,便去了百度。

 

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没有系统的职业规划,我对工作的前景茫然无措——虽然每天都在兴高采烈地接触和吸收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对工作已经熟练,但大方向上不知自己的职业要往何处。

 

我想这也是大部分创业型公司所具有的特点:埋头做事,不问出路,能给到的职业指导几乎为零。

 

这对大部分人是无所谓的——干活吃饭,能拿工资还能学到东西,那就很不错。

 

但我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人,我希望将我前途明确地展现在我眼前;虽然后来发现遑论职场,整个人生都无法确定,迷茫不过是每个阶段的一种常态,只是迷茫的内容不一样而已。

 

但无论如何,人总是需要心理安慰的,包括安全感,虽然公司其实对每个人的职业规划完全不感兴趣,但也应给予适当引导,也就不会导致职场新人按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迷茫。

 

但创业氛围锻造的做事风格和能力,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一辈子都有益的;因为这个快速的社会,就需要这样高速学习和做事的能力,这也是在大公司里很难学到的。

 

当然,这是后话了。

 

二、成为旋涡中心,卷起周围的力量

 

加入百度后,我继续做着内容极其宽泛的工作;写代码,处理安全事件,写文章,做宣传,做运营,做市场,做公关,做产品。

 

这进一步加强了我对各种工作技能的深度和理解。

 

可能是之前在创业型的环境呆得刻骨铭心,我反倒有些不适应大公司的生活。

 

这种不适应主要是精神上,而非工作上。

 

不适应什么呢?

 

百度是个非常优秀的大公司:宽松的环境,较好的待遇,规范的流程,优点列不完。

 

但我觉得大公司里的人,大部分过于“专”了——能力不综合,跨出自己负责的范围,就没人敢负责了。

 

大公司的“专”是很容易理解的,每个人负责自己擅长的一块就可以,没有必要包打天下。

 

但也正是这种“专”,导致了很多人不去学习更广泛的东西,因此对不熟悉的领域难以参与,合作起来就有壁垒。

 

我想象中的公司,是每个人都能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丰富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视角,才能更好地配合团队。

 

当然,后来我发现我这是苛求他人了——我自己这么做,不代表别人也必须这么做,公司、上级给他划定的范围就这么多,额外的事情产生的成本和花销谁来负责?

 

这是一个扯不清的事情。

 

因此,我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一个 “孤独者”。

 

我在各种项目中起着项目负责人、产品经理、运营甚至研发的角色,其他人也都在我的项目团队中,但我却感觉在单打独斗:都是精英,合作起来如此困难?

 

例如我负责的一个培训项目,本来上级只要求我对两三年前旧的培训资料进行整理,但我却萌生做个百度全员大规模培训的想法。

 

说服了上级后,又在项目建立的过程中,临时拉来几个人一起推进项目。

 

到了最后的研发阶段,又去其他部门调配了一个研发配合了两周,最终把项目做成,并固化为公司的制度。

 

其他部门,如HR、职业道德、内审等部门,都仿造我的做法,在公司内部搞这种大型的职业培训,增加部门影响力。

 

项目算是成功了,起码开了个先例。

 

但我个人却不快乐——这个项目很长时间内一直困扰着我,不明白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后来的复盘,我发现当时在项目执行上,起码有三点教训:

 

1. 我做的工作具专业性和独创性,其他领域的人,想帮不上,前提是我得说清楚。每个步骤如何进行,不能只是自己知道,而要把自己的想法简单明确地传递给周围的人。

 

2. 我对项目管理上缺乏经验,虽然事前做好了项目规划,每个人负责什么,每个时间点要干什么,什么时间点交付,但要求过于严苛,超出了某些成员的能力范围,适得其反,埋下了许多坑,反倒拖延了项目的进度。因此要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预期,合理地安排团队成员的工作,不能有过高的期望,才能保证项目的高效进行。

 

3. 最后,要有“owner”精神,也就是以前常常宣传的“主人翁”精神:参与的事情,就抓到底,负责到底;你要设想,你不负责,可能整个项目就黄了;没人真正关心你关心的事情,除了你自己。

 

把自己变成旋涡中心,转动周围的力量,才能高效地推动工作。

 

这不是简单的“团队合作”,而是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为中心的团队协作。

 

三、专注能力提升,不站山头

 

大公司里说没有山头,谁都不信。

 

有人的地方就有山头,只是山头大小不同。

 

为了达成工作目标,可以有很团结的团队,但拉帮结派、搞山头,是很蠢的事情。

 

虽然中国的哲学里,不是站这山头,就是站那山头;但互联网工作毕竟不是搞政治,搞政治的人擅长的事情,我们不擅长,我们要做的就是服务好用户、赚到钱,一切以业绩说话。

 

为什么说不要搞山头呢?

 

1. 慢慢把自己的圈子板结在这个山头里,给自己增加是某某人亲信的标签,失去了与其他山头里优秀人物合作的机会,带来工作上的损失。

 

2. 山头里都是为了工作利益聚集在一起的,有人为了利益加入你这个山头,就有人会为了利益出卖之,这种结合是不稳定的。

 

3. 喜欢拉帮结派的,一般都是工作能力有限的人,因为真正有能力、有价值的人,谁都需要他,他是没有站队的必要。

 

当然,我自己也有意无意地被人认为是某个山头的人,我对某些人也会有特别的好感,对某些人则比较看不顺眼,但我一直都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站山头,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必刻意逢迎谁。可能短期里,也会被某些人排挤,不能得到某些职场上的便宜;但是长期来说,一个耿直善良、能力强的人,哪都受欢迎。

 

四、少换领域,而不是少换工作

 

我觉得这是很多人,包括职场老人,非常容易搞错的一个问题。

 

我在百度的时候,也经常因为这个问题,而错过了很多机会,悔之晚矣。

 

大家都知道换工作不太好,因为换工作有各种成本,比如离职产生的搬家成本,适应新环境产生的时间成本,适应新工作产生的学习成本等等。

 

但现在浮躁的环境,又导致大家常常换工作——因为换一份工作,起码能在薪资或职级上有提升。

 

我在百度也是一呆就4年,部门95%以上的人都没我在百度呆得长。

 

但这能说明什么呢?

 

换工作就一定会损失什么么?

 

相反,我招过来的或从其他部门转过来的人,大部分在新环境反而比旧环境发挥更好——因为长期在一个环境,做一个事情,人的思维和能动性就容易板结,创造性下降,甚至会无端的生出自傲心理:看到其他人做事情,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实际上,一个人在接触半生不熟的事情的时候,是创造性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懂一些基本的,又不太懂,就能突破条条框框,做出不一样的事情来。

 

我在百度做的大规模安全攻防演练等项目,全是在这种半懂不懂,又很渴望做成事的状态下完成的。

 

但另一方面,我又建议工作十年内的人,先把自己的行业吃透,再做其他行业。

 

不要o2o热的时候去做o2o;大数据火了想做大数据;AI几十年了,突然火了,又想做AI;现在炒冷饭,说内容最重要,大家一窝蜂上feed流,好像几十、几百、几千年来内容不重要一样!

 

先弄透自己行业,再去搞其他行业;一通百通,最怕这个行业知道一点,那个行业干过一点,都不深入。

 

所以,不是不鼓励换工作,只要有合适的机会,该跳就跳;但不管怎么跳,不要换领域,起码十年内不要这样做——因为每个领域也是很大的,里面的各种学问是很多是,没个十年八年,对自己的领域根本不会很深入。

 

五、珍惜少部分

 

人脉这东西,都是你有用的时候其他人才会对你有用。

 

因此,把精力全放在工作上,自己有价值了,自己就是人脉。

 

我在百度大约加了一千多的内部好友,基本都打过交道;外部也加了五百多的行业人物,许多还比较著名。

 

一度我也觉得自己资源挺多的,什么人都能找到;但时间长了,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特别是大公司工作的人,时间长了容易产生一种无端的自傲,觉得自己很吃香似的——因为其他人和你交往,基本会给你面子,甚至会讨好你。

 

但扪心自问:这些人这样对你,是因为你本人有多了不起么?

 

绝大部分都不是,而是你所在平台、所在的职位能给他们解决事情。

 

与大你十几年的人谈笑风生?在各种重要会议抛头露面?经常见到各种行业名人?

 

这些都是虚假的繁荣,只是平台赋予你的工作资源,换了其他人甚至比你做得好。

 

所以有时发现工作外,或者你不在那个位置了,别人就不搭理你了,这都是很正常的;毕竟每个人的精力有限,精力最大化的方式是只维护眼前对自己有用的人和事。

 

只有绝少数真正关心你、欣赏你、愿意工作之外帮助你的人,那种人是你的真正的朋友、恩人,只管把自己的事业托付给他们,珍惜一辈子。

 

六、要正能量,不要负能量

 

我觉得正能量、负能量这些词本身就很模糊,而且每个人感受到正负能量都不太一样。

 

正统的观点,领导们都喜欢自己的下属每天积极阳光,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释放出来,以免感染到其他同事。

 

所以职场的老鸟们,一般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或者只表露掩饰过的正面情绪,朋友圈关于工作的要么不发,要么只发正能量。

 

因为负能量真的可以传染——

 

先是传播负能量的人自己思想染病,无心工作,慢慢地也影响其他同事。

 

特别是一个团队,有老有小,有的思想成熟,有的思想幼稚,对不同的负能量,感受千差万别。

 

一句无心的吐槽,有可能让一个初入职场的人怀疑自己的公司、怀疑自己的职业。

 

比如我们刚招的一个资深的专家,来到团队一个月就离职了。事后跟我喝酒,他说本来不想走,团队某个同事经常跟他吐槽公司的不好,有如临门一脚,把本来就没有认定公司的他,推出了门外。纠结再三,还是选择了离职。

 

那怎么处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

 

一个字,忍。

 

在工作中谁都有压力和委屈,如果所有的负面情绪都爆发出来,职场将混乱不堪。

 

但另一方面,我又很赞成有问题就提出来,端到台面,想办法解决掉。

 

藏着掖着,大家都在假装没问题,一团和气,这反而会让事情进入无可挽回的境地。

 

比如我遇到好几个老员工,每天开开心心,待人友善,突然就离职了;离职后才和我们说这不满,那不满,当时不说,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已经解不开这个结了。

 

七、潮起潮落,不要放弃努力

 

从北京到深圳,什么艰辛也都会尝过。

 

有没有过迷茫?当然有。

 

有没有过起伏?当然有。

 

有没有过被排挤打压?当然有。

 

有没有过忍受异常委屈?当然有。

 

职场如战场,分分合合,起起伏伏,潮起潮落,都很正常。

 

跟上不靠谱的领导,站了不该站的山头,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这些都会导致一个人的职场命运起伏涨落。

 

但无论如何,不要放弃努力,不要放弃经营自己,再不如意,也坚定地去学习,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工作能力强的人,迟早会放光。

 

我特别喜欢毛泽东被贬、政治失意的3年间,写下的一首词: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不断努力,总有破晓的时候。

 

(写于2018年6月12日凌晨,深圳华为基地)

 

作者:刘洪善,产品总监

来源:小迪文集(ID:i-little-monster)

 

相关推荐:

栏目分类

微商引流技巧网 www.yinliujiqiao.com 联系QQ:1716014443 邮箱:1716014443@qq.com

Copyright © 2019-2020 强大传媒 网站地图 rss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