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与支付鸨
今天来聊聊支付宝最近的小动作。
老鸨以及增长黑客
如果你看过《社交网络》,你一定对其中的一段印象颇深:
哈佛大学学生马克·扎克伯格在酒吧与女朋友艾莉卡·欧布莱特分手后,返回宿舍构思设计一个网站,他将学校各宿舍的照片盗取,然后与朋友爱德华多·萨维林设立FaceMash网站,比较哪张女生的脸比较漂亮。最后更使学校的服务器瘫痪,使扎克伯格在校内一夜成名。
如果你今年关注了直播平台,一定对其间发生的种种虚假还有印象,先是涉黄,然后伪造繁荣虚构观众人数、送僵尸粉丝,还有主播买粉丝,经纪公司与主播联手洗钱之类的种种。
在2016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支付宝终于使出了绝招「芝麻开门」,把女大学生自拍和芝麻信用分达标允许评论推出了又一轮高潮。
这个热点不赶,其实有点说不过去。
国民老公也出来发言:O2O卖淫还是蛮屌的。
其实,不管是微信,还是陌陌,早期采用的手段都避不开女性的上半身与男性的下半身,撩骚、约炮,这些本就是社交工具冷启动时的必备绝学,当然,增长黑客们奉为圭臬的还有各种冷启动时虚构用户,网络抓取美女图片之类的小Tricks。
但是,只有支付宝,每一次的社交尝试,都会被人吐槽,并且看起来,耐性越来越低。
这其中,自然有为了黑而黑的存在,也有其他的原因,譬如,你以为支付宝账号是属于一个人的,但其实有时候它是属于一个家庭的;譬如,你以为让钱包可以约炮很屌,但人们更喜欢钱包是私密的地方。
工具的特性决定了随需随用,用完即走,本身这样的特性,决定了工具的粘性注定不高,但工具产品加入社交元素,使之具有更强的粘性,本身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命题,但或许是个伪命题。
在这个命题下,有大量的前人做出了尝试,却无疾而终,美图秀秀试过了、足记也试过了,并没有成功的表现。
而大量对于社交的尝试,却让原本工具的使用者不堪其扰,不胜其烦。
支付宝的这次尝试,其实一点儿都不新鲜,玩法也无非就是增长黑客那几招。
这种玩法,其实对于已经有如此巨大体量的工具产品来说,是有些low的。
当然,是否能够带来好的效果——譬如,让支付宝的打开频率更高,这种事儿可能要看后续支付宝做的动作才知道了。但很显然,业内对于支付宝社交的尝试,一直抱持的毁誉参半的态度并不曾改变。
只是是否要继续采用增长黑客的小Tricks,这是支付宝自己的事儿。
当然,昨天圈子里已经看到750分的高分已经不需要了,屌丝们可以开始评论了,但这样好吗?我表示一脸懵逼。
AT之间的战争
阿里和腾讯之间,还有很多仗要打。
对于阿里来说,摊子已经很大了,但是社交又不得不争,这可能才是最头疼的。
摊子大,体现在哪儿呢?
1、移动支付的格局还有诸多变数。
微信作为通信工具也好,社交工具也好,人们对它的使用,已经异常习惯了,所以说「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已经不是单纯的App,但是正是这样异常频繁的打开率,决定了微信支付的扩张速度或许还会持续下去。因为线下的场景之争其实才刚刚开始没多久。所以,移动支付的格局最后究竟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阿里必须继续投入资源去抢占线下的场景,否则微信的反扑是很激烈的。
2、电商生态需要持续维持与调整。
京东在旁虎视眈眈,并且这两年诸多动作,金融、众筹全面开花,甚至也具有了自己的支付牌照。阿里的电商生态,其实是面临挑战的,而电商平台之争,乃至电商生态之争,依然是需要阿里抓紧夯实基础和成果的地盘,这样的竞争,甚至都已经延续到了田间地头,可见竞争之激烈。生态中,不管是本地生活,还是物流配送,都早已硝烟弥漫。你有饿了么,我有口碑,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3、新业态的探索。
农村淘宝这边还在持续做吧,没道理放弃未来可能的流量。但不管是几线城市,人手一个微信,基本没啥可说,可人手一个支付宝,似乎还有些距离。
这边厢刚刚提出了一堆新概念,总要落地1、2个,否则别人会说你打嘴炮。
如此这般,还要顾及社交工具之争(至于为什么要争社交,其实上面已经都说到了),我想,阿里恐怕没有这么牛逼的资源和人才能够顾及到这么多。
于是,怕是又走回了卖货平台的老路——KPI是指挥棒。
KPI的幸与不幸
阿里是个重绩效的公司,并且在单纯的绩效上,还有价值观之类的体系来敦促人效。
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KPI在以交易为核心的体系下,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但是,我们通常只听人夸赞腾讯的产品好,却似乎从未听过对A家和B家在产品方面的褒奖——很久以前,B家的贴吧、知道、百科,也曾是「好产品」的代名词,但如今B家的种种问题也集中在这些曾经的「好产品」身上。
究其原因,还是三个字:K!P!I!
不是说产品经理不需要KPI,而是需要怎样的KPI。
更久之前,盛大还如日中天,但转眼之间,樯橹灰飞烟灭。错不在战略,却在战术的执行中,有诸多激进,盼着短时间决出胜负,盼着一夜之间锁定格局。
这些,都是KPI导向的公司,最容易犯的错误。
看着百度的衰落,每个大公司其实都应该有个紧箍咒要时时去念叨:
不要太着急,给新产品留点时间;不要只顾着结果,既然是布局就要做好一段时间不赚钱但赚口碑的准备。
从一波又一波阿里在社交上的探索,其实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真的是挤破头的要往社交领域里钻,但是,能否成功,真的不得而知。
但我的个人观点是:
利用自己的优势(芝麻信用),通过增长黑客的手段,去试图拉动用户在应用里活跃,可能是有效的。
但,想要进一步将用户的关系链进行平移,一定是无效的。
机会点在陌生人社交,但陌生人社交是否要依托支付宝去完成,其实是只薛定谔的猫。
作者:张亮-leo 张记杂货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