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让媒体心动的创业者?
当总理跑去创业咖啡馆喝上一口漂着泡沫的饮料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已经席卷了全中国。创业公司不计其数,App Store 拥挤不堪,对大多数创业者而言,吸引媒体注意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变得格外重要。
开始之前,你需要足够的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换位思考,试着站在记者的角度,告诉他什么值得写。
1.找准时机晒出你的成绩
你们在 App store 的排名上蹿了许多,你的产品解决了别人解决不了或者没解决好的痛点,你的产品被科技大佬推荐了,你拿到了额度足以让初创公司骄傲的融资,都是可以找记者聊一聊的时机。如果你拿到了知名 VC 或者 BAT 的投资,恭喜你,你又多了一个 PR 亮点。
2.了解采访目的
要一份采访提纲,了解主题和大概采访方向,还远远不够。可以多打听下:除了你所在的公司,还会采访哪些公司;你所在的公司能占据多大版面,在稿件中扮演什么角色……对品牌是否有帮助,是决定一个采访是否值得做的重要指标。换句话说,接受媒体报道最好能够结合目前你所在公司的 PR 需求,这个需求可能是融资,招兵招将,或者吸引用户……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被投资人发现,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妨聊聊你的产品思路、盈利模式、团队优势,再解释下什么能让你的产品从激烈竞争中胜出。
3.了解媒体本身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选题偏好和写作风格。接受一家媒体采访前,不妨上网翻翻这家媒体之前的文章。你还可以在谷歌里输入记者的名字,了解这位即将向你发问的人。如果一家以调查报道见长的媒体找上来,你真得花点心思,弄清它的 “真实” 采访目的和选题立意。
开始之后,真诚和有料是两大法宝
媒体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CEO是什么样的?
我在微信里把两个问题抛给六七位记者朋友:
1. 喜欢采访什么样的 CEO
2. 不喜欢采访什么样的 CEO
答案是这样的。
喜欢一个 CEO 的理由很多:
1. 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观点
2. 愿意分享干货
3. 别太臭脸
4. 说话有重点
5. 愿意聊一些个人化的东西
6. 拍照时好好配合
……
每个人都提到了真诚。“哪怕他还没想清楚现在做的事情,但真诚起码是他可以表现的态度。”一位记者朋友说。
不喜欢一个 CEO 的理由中,不真诚排在首位,近似的表述包括:爱吹牛,假话连篇。
发布会再怎么拉风,数据再怎么夸大,一旦丑陋的真相撕破了公司自己描绘出的光鲜,之前夸赞过你的记者,事后一定看着那篇署有自己名字的报道后悔。这可能成了他们职业生涯的败笔之一。可怕的是,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难重建。
如何打好真诚这张牌?
真诚首先表现在态度上。谦逊、有礼貌可以从细节中来体现。有位上市公司CEO给我印象很深。他接受采访时的开场白和结束语,都是感谢媒体朋友关注,还会浅浅鞠躬,让人觉得亲民。在重大发布会结束后,和大多数 CEO 一样,他会接受采访。不过,他倾向于让公关挑选几家重要的媒体进场,时间很紧张的时候,他会提议让每个人提一个问题,这意味着每位记者都能拿到这位CEO 的直接引语。这种感觉很微妙,让在场的记者情感上感到舒服。
有料,是最实在的真诚。记者的职责是写有趣有用的文章,甚至希望能给人带来启发。要是你总能提供独特的视角与独家的信息,让记者采访时觉得有所得,会让记者觉得你很有诚意。有一点可以确定,记者时常采访不同的 CEO,感受上的差别其实很大。
创始人要善于讲故事。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这篇文章我从头读到尾” 可谓对一篇文章的最好赞美,而能吸引人往下读、能让人记住的,只有故事。好的故事有血肉,兼具趣味性。
记者坐在你面前,带着好奇心,想要挖掘亮点,要是你敢讲出其他同行选择藏着掖着的行业内幕,会让记者屏气凝神,当然这个时机和分寸得把握好。既提供见识又辅以事实和数据作为支撑,会让你的采访丰满,有说服力。
如果你是个技术派,或者你的产品由技术驱动,甚至是离用户较远的 2B 的方向,你得想想如何把专业的东西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出来。少用专业术语,打比方、做类比是个不错的办法。
与戏剧和歌曲一样,优秀的稿子也有高潮。不妨制造点小冲突。讲述你创业时曾经的艰难时刻以及你如何渡过难关,是个讨巧的办法。鉴于这些都是过去的事,说出来相对安全,又向记者呈现了你在创业路上的坚持和攻坚的能力。
当然,要是你能抛出一些金句,回报将是巨大的。很快你就能发现,这些句子被打上引号,成了标题,并在网络上疯传。比如,当资本寒冬的论调不绝于耳时,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的那句 “99%的人都说现在是 “资本寒冬”,但我的想法不太一样” 就成了金句,很快就传开了。
试着与人产生共鸣。猎豹移动 CEO 傅盛那句 “我们这一代理工男,接受的教育是你要多么俭朴、多么省钱,多么努力才能成功。后来我发现不对……”传播甚广,大概是因为和很多人产生了共鸣。
展现个性化。创始人如果可以展现个人特质、个人化的一面,会更能让人记住。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马化腾留给外界的印象是极具产品经理气质,后来,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腾讯的风格被说成是 “产品经理型” 的。
“作为 CEO,你是一个有趣的人吗?” “你的风格和个人亮点是什么?” 可以把这些问题留给自己,或者请了解你、熟悉你的人来一起梳理,把和你所做的事业有关联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因素挖出来。
再来个好的例子:虽然陌陌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产品,唐岩却是个很棒的采访对象。这和他受访时态度真诚有关,也和他一直敢于表现得有个性有关。鲜少有创业者会直白地说为了钱创业,但唐岩这么做了。他说,“创业一定要为了钱,刚开始一定是奔着钱去的。”唐岩还说,自己不看什么《乔布斯传》《成功可以复制》等等这些书。当这些书被视作创业必读书目时,唐岩又一次表现得与众不同。
接受完采访,这事儿还没完
事实核查。不是所有的媒体都允许审稿。如果你争取到了事实核查的机会,你能做的真的也只是事实核查而已,即看看事实是否有出入,数据是否需要更新。别盘算着把公关话语塞进记者的稿子,一句与记者文章格调格格不入的话,可能像苹果上的虫眼一样碍眼。
我的一位记者朋友曾经被激怒:她拒绝把一句夸赞产品有多厉害的话语写进稿子,结果她的主编接到了电话,被访者再次提出补上那句话的需求。主编斥责记者,“你怎么把稿子给他们看了?”,然后甩下一句“他们这种态度,这稿子我宁可不发”,怒气冲冲地离开。
可以打听进度,但催稿需谨慎。要相信记者和你一样期待稿子能早日刊发。但是,杂志社和报社有自己的后期编辑流程,有时这个流程长得可怕,从记者到编辑,再到编委、主编,还有审稿单位……如果催稿催到主编那里,请原谅他的暴怒。
如果采访时你聊 high 了,想要收回一些话,好好和记者沟通。因为记者完全可以不配合,毕竟他们也不是陪聊天的。CEO 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DoS & Don’ts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是有钱就可以搞定媒体。“要么拿钱写稿,那么别来了” 的邀请策略会吓跑一些记者。真正因为选题兴趣而非贪图车马费的采访关系,值得长期维系。
✔抓住每一个展示品牌的机会,拍照时也不例外。做家政 O2O 的 CEO 戴上手套在拍摄现场擦玻璃、拖地;做生鲜半成品 O2O 的 CEO 拍照时头顶蔬菜、手举胡萝卜;订餐平台的 CEO 决定以配送员的打扮亮相……都是不错的选择,既直观,又接地气。
✖谨慎地披露数据,数据是最容易给创业公司惹麻烦的。
✔ 微信朋友圈是创业者展示自己的平台,可以好好经营。除了广告一下自己公司的进展,有心的记者会好奇一个创始人最近看了什么书,受到什么人启发。
✖ 商业世界瞬息万变,一日千里。别指望你往记者邮箱发封新闻稿,记者就能像机器一样自动发稿了。不重要的事,如果做不到不发新闻稿,尽量简短。除了自说自话的溢美之词,可以在新闻稿中放些行业数据和第三方观点,告诉大家这事儿对行业造成什么重大的影响。当然,现在寻找信息时,避开有偿数据报告已经成了记者的必备技能。
✔你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出自己的优势和强项。但是,自夸时不贬损对手,对竞争对手留点口德,能让你赢得尊重。
✖忘记所谓的名利光环。你成了明星,想象你的企业被写成下一个 BAT 。今天捧你的,明天也可以踩你。毫无疑问,后者是初创公司难以承受的。
✔如果有预算,雇一名懂传播的PR来帮你打点媒体关系。
✖你完全可以不在乎所谓的媒体曝光,把记者拒之门外。沉默有时也要付出代价。如果记者在写一篇你的公司和死敌 PK 的稿件,你的失语可能让你蒙受损失;特别是当你的死敌选择了密切配合记者采访,而记者(不得不)跑去你的公司卧底。
✔媒体曝光终究只是锦上添花。产品才是第一位的——这句正确的废话似乎永远适用。
本文来自峰瑞资本PACE 生长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创业维艰,一步一步来。”是长生仓的寓意。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