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独大,被乘客和司机都骂黑心的滴滴,竟然
1
震惊!滴滴被爆2018年亏损109亿
滴滴近日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近日,有知情人士拿到了滴滴出行的内部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滴滴亏损高达109亿。这一消息滴滴官方予以确认真实。
这与我们外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早在滴滴通过补贴一路吞并,最终成为网约车的一哥的那天起,外界就已经认定,接下来就是“剪羊毛”的季节了。
滴滴也没让我们“失望”,抽成一路上涨到30%,价格也更高了,春节期间乘客叫车统一多交5块钱以上的补贴费,美其名为给司机的红包,而滴滴则一分未出。
照理说这样黑心的滴滴每天都不知道赚了多少钱,但现在财报竟然透露滴滴一年亏损109亿?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要知道,滴滴2017年亏损仅25亿元。
就在去年年初,程维还满怀信心地对外宣布——滴滴预计2018年将实现盈利,盈利大概为10亿美元!
然而现在却说滴滴亏损109亿,相差实在太大!
即使因安全事故暂停了顺风车服务,去年的亏损也不可能比前年陡然增长400%以上。
钱都去哪儿了?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滴滴订单总量达74.3亿单,平台乘客规模超4.5亿元,每日完成单量超2000万次。滴滴虽未公布订单具体金额,但以高达25%的抽成来算,滴滴的营收至少几百亿。
更何况滴滴是一家轻资产运作的平台,一无司机,二无的士,三不用给车加油, 滴滴本该赚得盆满钵满。
那么,钱去哪了?
2
滴滴:113亿补贴司机
一家垄断中国90%网约车市场的企业,竟然亏损了109亿,钱都去哪儿了?
财报显示,2018年全年滴滴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共计113亿元。这跟滴滴司机们抱怨“高抽成”,赚不到什么钱的说法可不一致。
但春节期间某滴滴司机晒收入的截图似乎又佐证了补贴高这一说法。截图显示,2018年12月该司机总收入达17292.93元,奖励金额(补贴)达4695.28元;2019年1月的总收入达17183.43元,补贴收入高达5142.7元。
也就是说,一位五星司机的补贴收入竟然占到了其总收入的1/3左右,确实有点出乎意料。
当然了,单凭一个司机的账单难免被认为是个例,恰好此前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发布了滴滴司机的月流水账单。
账单显示,这些滴滴司机的日均流水超646元,算下来一个月流水平均为1万8左右,与此前司机的收入相当。
由此可知,滴滴司机们获得的补贴绝对不低,而这也成为滴滴支出中重要的一笔。
但这就更说不通了,一个已经垄断了90%市场的网约车公司为什么还要花如此大的代价来“笼络”司机呢?
事实上,随着合规化的强势推进,大量不合规司机、车辆被清理退场,现有的优质司机就成了香馍馍。
与此同时,美团、高德等互联网公司和各大车企也纷纷驶入网约车赛道,前两者与滴滴类似,而后者则自带车源,如此一来,争夺的重点就变成了司机。而争夺的方式就是补贴。
说起来也挺好玩的,滴滴名义上收取司机30%的抽成,但这些抽成又很快“奖励收入”的方式发给了司机,“其他收入”都会全额给司机。滴滴落了个两头不讨好。
也就是说,看似已经落下帷幕的补贴大战,实际上一直就没有停下来,滴滴还是得采取高额补贴的方式维稳市场。众所周知这样一个“死循环”下只有不断投入大量资金,才能获得盈利。
滴滴当然也知道这点,所以滴滴才千方百计扩展自己的版图,因此滴滴支出真正的大头在投资。其实这可以理解,主营业务无法盈利,滴滴总要给自己找条活路吧。
3
实质:滴滴是一家投资公司
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滴滴刚站稳脚跟就开始它的并购投资之旅,如今的滴滴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家专业的投资公司。
而滴滴自己也是这么的,为此,在去年的8月份,滴滴一口气成立了两家子公司,专门用来做投资的。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小巨头滴滴的投资布局,以下数据来源2017年 IT 桔子数据整理。
作为一家出行公司,出行市场自然是滴滴整个业务版图的重中之重。
经过一系列的并购整合和业务扩张,滴滴的出行业务已经囊括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公交、代价、试驾、租车,甚至是企业用车。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企业,海外业务怎么能欠缺呢,滴滴在东南亚、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皆有落子。
滴滴还投资了饿了么,之后,滴滴还上线了自己的外卖业务,不过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而这些仅仅这是滴滴在2017年及以前的投资,到了2018年,滴滴的投资越发疯狂了。数据显示,滴滴2018年投资事件共为25起。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截止2018年12月,“滴滴出行”作为投资机构已对外进行了68起投资事件,其中不乏数亿美元的大笔投资。
粗略计算,如今的滴滴已经先后切入了外卖、共享巴士、网络安全、共享单车、网络安全、二手车、云计算、网络安全、无人驾驶和金融等诸多领域。
4
作死:滴滴妄图金融造血
当然这些还不够,虽然这些投资的加注,让滴滴的估值越来越高,但同时这些投资也不可能给滴滴带来短期的回报,这对于主营业务无法盈利的滴滴来说远远不够。
数据显示,滴滴平台乘客规模超4.5亿元,每日完成单量超2000万次;而平台注册司机5000万人,每年约有2000万人在滴滴平台获得收入。
如今滴滴,企业亏损的同时又手握巨额流量,不发展互联网金融岂不可惜?滴滴当然明白。
2015年,滴滴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经过三年的投资并购,滴滴已经取得了支付、网络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代理等5块金融牌照,涉及货币基金、保理、保险、汽车融资租赁、消费信贷等业务。
但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哪有这么好做,京东金融基本无望已经改名为京东数科,腾讯金融半死不活,阿里的余额宝收益也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数不清的P2P公司倒闭。。。
而且从滴滴寄予厚望的重点项目“点滴互助”来看,该项目于2018年12月30日上线,目前参加的用户数量超过3万名。而“点滴互助”与支付宝的“相互宝”有诸多相似之处,相互宝用户则已经破3000万。
即便如此,相互宝也存在不合规的风险,与相互宝类似的点滴互助自然也不例外。
唯一与滴滴主营业务相关的汽车金融业务是“分期购车”,但这个项目早已经被各大二手车集团占据,比如毛豆新车、易鑫、大搜车等,滴滴想要取得一席之地恐怕是难上加难。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领域里,大部分的项目由于蚂蚁金服的存在,用户很难会注意到其他的小品牌。
这也意味着,滴滴想要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立足必须补充弹药,加大宣布,增加补贴,而这些操作都需要钱。
换句话说,滴滴看似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但每个生态链里都需要“无止尽”的资金注入,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曾经的乐视不也是这样吗。当然,作为滴滴曾经的受益者,文君自然不希望滴滴走乐视的老路。
不过,形势不乐观。
5
背后:互联网行业的虚假繁荣
滴滴不是特例。
事实上,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就会清楚,所有的企业都是用同样的模式起来的——前期用免费甚至补贴的方式打压对手抢占市场,再之后通过规模盈利。
一般盈利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广告,比如说百度,谷歌等公司;一种是增值服务,如360公司的浏览器、网页游戏;还有一种就是本身交易量比较大的如淘宝或京东。
以滴滴庞大的交易量,它本该和淘宝京东一样,光靠抽成就能实现盈利,但是滴滴步子迈得太大了,还没等主营业务盈利就疯狂地扩张版图,这就导致滴滴没有太多的精力精细化运营网约车业务。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出行工具,用户也不可能时时刻刻会打开滴滴,这也导致其无法通过广告或者增值服务获得大的利润。
与此同时,滴滴作为一家成长中的企业,为了财务报表好看,只能不断地提高抽成,但这又会加大与司机之间的矛盾。为了缓和矛盾,滴滴又千方百计通过补贴的方式补偿司机。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而对于诞生至今未盈利,年亏损已超百亿的滴滴而言,高额补贴的运营模式还能支撑其走多久,不得而知。
这样的泡沫公司还有很多,严重的是它们会透支我们国内市场的潜力,对以后的健康发展造成危害。
一旦资本恢复理性,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作者 | 周文君
来源 | 互联网前沿(ID:netqianyan)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