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你有过转行的勇气吗?
作者:赵周,拆书帮创始人。 拆书帮:一个推动阅读和学习的组织,在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都有“分舵”。
我是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本科毕业。
现在从事成人教育行业,一边创业,一边给一些比较大的企业做培训和咨询。出版了三本书,其中一本要第六次印刷了(每刷一万本),并出了韩文版。
当年,浙大物理系不在我们省招生,录取通知书上我的系是土木工程系。
我拿到通知书的当天,就写了一封信,情真意切要求转到物理系。114查到浙大招生办传真,发了过去。
我是那届第一个转系成功的学生。
高中时看多了科普书,对我影响最大是湖南科技社的一套《第一推动丛书》,还有几个版本的《爱因斯坦传》和《爱因斯坦文集》。
对物理是真爱。
爱到一个程度,要考研之前,惊醒,发现我就算一切顺利走下去——读研、出国读博、博士后……未来能做的事情,也就是一份工作,跟当初吸引我的“物理之美”没有关系了。
既然左右是一份工作,要么就找一个回报更高的工作吧。
一天在图书馆学习,接到一个电话,说看我注册了阿里巴巴网站,要不要再升级为付费会员。我说那是我很久前替我爸公司注册的,不用了。她说哦那有疑问随时找她,再见。
我给她打回去,说我快毕业了想找工作,你觉着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怎么样。
她在电话那头说,我只是一个电话销售顾问,普通员工,不过,我们都觉着我们在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
我写了份简历,投给阿里。那时唯一我能投的岗位只有销售。一面二面都通过了。三面没有通过。
我跑到华星楼下等面试我那位HRD,希望再给一次机会。在雨中等了一个多小时,见到HRD和马云一起走了出来。
马云听了我的解释,跟我说你先回去吧,明天会再给你电话。
第二天一早,HRD给我电话,说来上班吧。
那是2003年3月。
一年半之后,我带的小组拿到了人均销售额第一的成绩,在颁奖会上,马总给大家讲了我入职的故事。他说他看好我,因为当年他自己也是这么做销售的:真诚,思考,坚持。
………
今年,有一次陪我妈散步,闲聊时她说一直觉着我更擅长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当年我非要学物理,她其实心里是不支持的。
我说,不是这样。擅长跟人打交道的多了去了,但学习物理,训练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
物理,尤其理论物理,信奉的是“这个世界是可知的,是有规律的”,对一切他人看来不言自明或习焉不查的现象,追问一句“为什么”,并不断延伸逻辑链条,坚持追问下去。
比如牛顿,从“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一直追问、思考,直到把问题升级为“月亮是怎么绕着地球转的”,遂成《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
若读过《费曼物理学讲义》,能特别深体会到这一点:伟大的物理学家总是在不断追问本质,并在现象和本质之间不断折返,穿越自如。
所以我去做销售,会不断思考“客户到底为什么要买你的东西”。
所以让我给新员工教销售技能,会在具体话术和销售理论之间,客户表现和心理动机之间,不断折返。
……
所以我在成为算是挺受欢迎的培训师之后,会追问自己:“我教的东西,就其核心知识而言,没有一条是我原创的,基本都是来自我读过的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的书。这些书全买来也就一百块钱,而企业请我讲课是几万块。我的价值到底一百块,还是几万块?”
——这个问题在几年后进化成了“如何让职场人读一本三十块钱的致用类图书,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催生了我的第一本书,和各个城市的拆书帮社群。写书的时候,我希望其中能体现从成人学习现象到成人学习原理、从职场人学习方法论到具体工具的折返,能像最伟大的那些科普著作一样,又扎实又有趣,又好用又好读。
……
转行,最需要的不是及时止损的果断和重新来过的勇气,而是对核心能力的识别和转移。
再看现在的阿里巴巴,那些年我在做的B2B业务,已基本被放弃。现在的阿里是淘宝的C2C,是支付宝的在线金融……阿里也早就转行了。但你看任何一本写阿里写马云写淘宝的书,都能看到它转行背后一脉相承的东西。
至于我的物理梦,我仍然跟老婆讲起希格斯玻色子和LHC和《生活大爆炸》时眉飞色舞,但我清楚,我这辈子不可能再成为像牛顿、像爱因斯坦、像波尔和费曼那样的人了。
“尽管有时我还是想做一个非常不同的人。不过,我不再努力把这些不切实际的愿望变成现实了。”
“成功的人生并不是在行动之前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恰恰相反,只有行动、实践、质疑、再次行动,你才能发现自己是谁。我的经历就是这样。我的个性一部分来自遗传,一部分来自早年的经历,但直到我探索了更多的可能性之后,它才最终成型。”
“我现在觉得,人生,就是对自己性格的探索。要是一个人,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擅长做什么,那是何等的悲哀啊。人生之旅就像是攀登一种个性的阶梯,在此过程中逐渐证明自己、发现自己。”
——查尔斯·汉迪《思想者》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