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需求、资源……哪个是切入需求的优质入
每一个痛点,都是一个创业机会,痛点越大,机会越大。当你的解决方案和用户痛点高度吻合时,可以给你带来巨大的价值。但是,如何切入这些需求呢?
以人群为切入点
找到高度敏感人群
这个人群必须贴近理想用户
最佳案例:亚马逊
曾经在美国互联网界极富盛名的WEBVAN起步于1996年,提出的商业模式是中国在2014年最为火热的一个行业,生鲜电商,线上订单,线下配送。
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可以称为梦之队,但是这家公司犯了一个错误:花了三年的时间,封闭开发,建了一个庞大的仓储系统,并且在全美30多个城市复制模式,但是仓库产能利用率极低。苦苦支撑两年之后,这家公司在2001年的7月份,宣告破产。在烧掉了投资人多达12美元之后。
美国的生鲜电商虽然1996年就起步了,但是落后于中国。就是因为这个公司,整个美国VC行业十年不敢再去碰这个行业。
亚马逊2007年,有一家公司非常小心谨慎的进入生鲜电商这个行业。亚马逊。以亚马逊的这个规模,他可以建很多大仓,每个大仓我来覆盖一个地区。
但是亚马逊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一个城市开始,西雅图。因为西雅图地区对新技术和新的服务接受度比较高。
而且,他不是试图覆盖西雅图60亿或者80亿的范围。他是选了几个高端小区展开。这些小区它的购买力相对较强,第二,它的居住密度相对较高。一直在这些小区不断的对参数进行测试。
然后在这个测试的基础上,他再开始非常小心谨慎的进行扩张。一直在多年的测试之后,亚马逊到今天这个点上,它还是没有把它扩散到美国其他地区,还是没有扩大和复制。因为它认为有些关键参数还是没有到位。
所以,人群是一个优质切入点,新产品进入市场进行测试时,要找到高度敏感人群,这个人群必须贴近理想用户。
以刚需为切入点
小部分的刚需也是优质切入口
先占领刚需,再做人群轴的生意
最佳案例:河狸家
有些新产品可以从人群切入,要找到对新事物接受度高和贴近理想用户的人群外,对于一些新产品来说,找到刚需,从刚需开始切入,即使是小部分人群,也是一个优质切入口。
以河狸家为例,雕爷牛腩、河狸家创始人雕爷说:“为什么我看重美甲,因为对一小部分人来讲确实是刚需,而且一做就停不下来,两周就得做一次。所以美甲只是一个小小的切入点。”
可惜美甲的人群太小,虽然美发很好,全人群是刚需,可是参考频次,大概是两个月一次,频次太低了。在高频、刚需、全人群这件事上,事实上很难出现优质的切入点了。
所以为什么说河狸家一开始拼命的抢速度,烧钱,拼命抢占市场,就是先抢占小部分人的刚需,快速扩充相类似的业务,做人群轴的生意。因为抢到了同一个女性后,对她来讲,美甲美容美发几乎是同一件事。
河狸家带来的启示是,从小入口切入,占领这群人的刚需,再做这个人群的相关生意。
以资源为切入点
找到行业关键且稀缺的资源
抓住稀缺资源,就掌握了议价权
最佳案例:疯狂老师
除了人群和需求之外,还有一个优质的切入点:行业的关键且稀缺的资源。
例如疯狂老师家教O2O平台,就是以好老师为切入点,因为O2O平台有双方——供给方和需求方。
虽然需求方是用户,看起来是要首先考虑的,但是好老师和好医生一样,属于行业的关键且稀缺的资源,当你抓住这种资源时,消费者是没有议价能力的。
所以疯狂老师创始人张浩说:“你切入的起点是什么,这个起点能不能走到你的画面,起点错了你会一错再错。好老师从来就不缺生源,我们在激烈的碰撞之后我们选择服务于老师。另外一个逻辑是服务于家长这件事情是老师要做的,我们平台把老师服务好,老师就应该服务好家长,我们平台让老师不爽,我相信老师一定会让家长不爽。”
为什么要抓前30%的好老师?
第一,好老师对学生家长有巨大的牵引力,加上一个好老师学生自然就会带上了。
第二,好老师对老师群体有巨大的示范作用,一个好老师上来一群老师都要上来,所以好老师就是一个入口。抓住好老师你就能抓住这个商业模式的核心。
所以,以资源为切入点,找到行业关键且稀缺的资源,抓住稀缺资源,就掌握了议价权。
以低投入产品为切入点
找到理想用户
验证需求成功后,再加大投入
最佳案例:小米
不可免俗地再次提到小米。因为在从0到1的产品开发中,小米实在有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小米初创阶段,中国的电商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一个2000多块的新品牌手机在网上直接售卖,没有实体店展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所以那时,小米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是,如何建立用户和公司之间的信任。做硬件的门槛太高,投入太大。所以小米选择的切入点是:从软件开始,MIUI。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MIUI做到8成,放在论坛上,大家免费试用,然后在网上征集意见。
第一个版本大概有100人参加了反馈,小米把大家的这些意见搜集起来,一周后再发布一个新版本,坚持周迭代。小米用大概半年的时间,在网上征集了150万用户,帮小米修改软件,参与开发。
忽然有一天互联网有这么一个声音出来了,有这样一个小公司叫小米,它做了这么一款手机软件非常好用,我甚至参与了它的开发,为什么不做手机,如果它做手机我会买。
整个的市场环境成熟了,小米有了第一批的用户。
小米带来的启示是,找到理想用户群体后,用投入更小的产品切入,验证成功后再加大投入。
本文根据龚焱、雕爷、张浩、刘德在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的演讲整理而成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