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媒体批量停更、倒闭?因为96.5%的作者一
除非你从来不看新闻,否则今年一定见过“自媒体集体停更、倒闭”的消息,例如:
从央视网、湖北日报、中国经济周刊等稍权威一点的媒体跟风报道来看,这个事并非空穴来风,可以确定的结论是自媒体的确越来越难,即便是老匡,今年也感同身受。
据这些报道说,24年上半年“自媒体停更倒闭潮”几乎覆盖了所有内容类型创作者,包括代表长文内容的公众号平台、代表短视频内容的抖音/视频号平台、代表长视频内容的b站平台、代表图文内容的小红书平台,以及大量直播带货账号。
作者们集体撂挑子,原因有且只有一个:做自媒体,赚不到钱。
对此,老匡想说的是,我们终于达成共识了,哈哈哈,我原来说我做自媒体不赚钱,你们还不信,这回怎么说?
很多人分析说因为大厂裁员、中年失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都一窝蜂来搞自媒体,导致整体基数变大,所以看上去倒闭的自媒体账号也多了起来。
非也!
真相是:自媒体,从头到尾就不是个好生意,从来就没有好做过。指望自媒体解决2亿灵活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也是不现实的。
哥们做了10年自媒体,是出了名的铁人、劳模,各位可以把这篇自媒体经营心得,看成一坨诚意满满的大石头,万一哪天你们要来趟这摊浑水,也可以摸着它过河。
废话不多说,我有5个确定以及肯定的结论:
90%的自媒体根本就做不起来
大家都说中年人失业有3宝:开店、电商、自媒体,其它2个不说,自媒体这个大宝贝,不是所有人都能玩得转的,10个人,9个做不起来。
原因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无法坚持。
我在前两年的匡扶会线下聚会上一直强调这个观点,为什么我们赚不到小钱?也就是一年连三四十万都赚不到?
本质原因,也是无法坚持,跟个人能力、资源、认知、经验屁关系没得,因为年销几十万这个体量的生意,根本就不需要十分突出的个人能力、资源、认知和经验,只要足够努力、勤快、坚持就行。
而在现实生活中,90%的创业者因为短期看不到效益选择主动放弃了,所以赚小钱,并非我们多么优秀,而是因为其他90%的人自己放弃了,仅此而已,不要多想。
那做自媒体同理,在接到广告、拿到播放量/阅读量的激励收益之前,你要在无数个漫漫长夜里跟作品对线;好不容易东西搞出来了,还有可能要跟低质观众或读者对线;就起号阶段的辛苦,不被理解,不被欣赏,足以劝退80%的新人。
剩下10%的新人会死在打擦边球上,什么意思呢?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搞流量最快的方法就2个,1是砸钱推;2是发擦边球内容,比如说剧本摆拍制造激烈冲突、炫富博眼球、色情擦边…等等,发这些内容能快速起号。
按理说,你拍这些东西,是3方共赢的:作者有流量也有继续做内容的动力;平台可以拖住用户时间卖广告赚钱;用户也满足了猎奇心理需求…平台喜闻乐见,完全可以像前几年一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个马虎眼就过去了。
但是,哦嗬,今年大环境不好,舆论太敏感,平台也顶不住了。打擦边球博流量的,平台只能依依不舍的予以象征性封号,以平息舆论怒火。
所以你们也看到了,今年无数大V、巨V好像被干死了,但又没死透。要么先封90天看看情况,没动静了再解封;要么事后用小号反复试探大众情绪…我说谁,你们懂的。
所以说,以后你们骂无良大V的时候,别忘了带上平台一块儿骂,狼狈为奸,一丘之貉,说的就是这二位,兄弟们。
再说回来,很多自媒体新人,为了快速穿越艰难、漫长的新手期,选择打擦边球,最终失败,这里又要死10%的新号。
所以我说90%的自媒体,根本就做不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5%做起来的自媒体,会因为内容自我崩溃
在90%的账号因为无法坚持或打擦边球,起号失败以后,剩下10%的幸运儿往往会因为前几条视频或几篇文章莫名其妙爆火,脑子一热就把自媒体当成事业去搞了。
这里面有个天大的误区:其实所有内容平台都有所谓的“新号扶持期”,但凡作品过的去,都有“爆”的可能,平台也会偶尔随机推火一些内容,目的是让新人看到希望,让你觉得你自己很行,把你吊进来,为平台持续贡献内容。
但是,“前几条火”和“靠这个吃饭”完全就是他娘的两回事。
“靠这个吃饭”意味着你要不断推陈出新,以留住用户,但是请不要嘴硬,人的知识储备和创意始终是有限的。这就导致即便做起来的5%的账号,仍然有一部分作者会因为知识储备不足或专业能力不够,火一阵子马上江郎才尽、销声匿迹。
所以前几年我让大家坚持长期主义的时候,一些人反对,说趁有流量,赶紧变现什么的,对自己没信心,是这样的,可以理解。
我认同实在没东西不如有尊严的退出,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作者选择当混子,他们的策略是“跟爆款”,这就导致平台内容千篇一律,一来同质化内容导致大家都没流量;二来久而久之会让作者丧失表达欲,觉得做自媒体没意思,于是又有一部分人因为内容自我崩溃,逐渐淡出。
这样一算,已经有95%的作者因为各种原因被淘汰掉了。
那最终跑出来的5%的自媒体人,能不能成功呢?我的答案是并不能,下面说说理由。
自媒体的商业模式是个残疾人
前面我只是说“内容”,即便你才华横溢,拥有无比凶悍的创作团队赋能,也只是迈出“自媒体创业”的第一步,本质上,自媒体的商业模式有大病,导致这个事很难赚到钱。
简单来说,自媒体的盈利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做自媒体,前端不可能赚到钱;但凡认真做交付的自媒体,后端也赚不到钱。
前端,就是CPM、CPC、CPA、CPS等等收益。这两年经济不好,商家更倾向快进快出的效果广告而非品牌广告,所以CPM、CPC收益微薄,甚至不如买个破碗去天桥下面要饭。而CPA、CPS的钱更难赚,没流量直接就0收益,所以创作者们不得不想方设法搞流量,每天盯数据,焦虑的一逼。
据说,油管上千次播放量收益有3-5刀,20-35块人民币。但是国内平台,千次播放就3块钱,百万播放几千块,公众号阅读量10万+也就区区上千块收益,你说有啥意思?
后端,就是卖课、社群、培训、卖货、直播带货之类的收益,这里面又有3个问题:
1)绝大部分作者不具备后端交付能力,他做不了后端;
2)卖货和直播带货,已经在走下坡路,收益不稳定且容易被粉丝骂娘导致得精神病、自我怀疑或患上反社会人格;
3)卖课、卖社群、搞培训呢,每个人对“价值”的定义又不一样,即便你全力以赴,倒贴钱做事,依然有人抱怨没价值。我调研10个做这块的朋友,11个跟我抱怨:钱不挣个逼钱,一天到晚被人嘴割韭菜,不可避免,无解。
是的,做自媒体,前端不如要饭,后端不如打工。说实话,这几年要不是投点项目,搞几个生活费,老匡早他妈上街要饭去了,兄弟们,难的批爆。
以老匡为例,老匡前端是没有任何收入的,1来没时间拍视频,2来公众号从不插广告;后端一个创业者社群,每年收1000人,收入120,目前5名员工,加五险一金、房租水电,每月支出7万,年支出84万。
因为经常要写真实项目和案例,隔三差五就要带员工外出采访,机票住店吃饭一年15万跑不了,算下来真正落到口袋里,也就24万。
你说这跟出去打工有什么区别?打工,还不用那么操心,是吧?算了,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所以兄弟们以后也不要再白嫖老匡了,真的,都自觉把文章转一转。
那这里肯定有人说了,你多收点会员呗,反正成本是一样的,各位有所不知,会员绝不能多收,2个原因:
1)1000人是经多年测试,能服务的极限人数,再多就影响服务质量;
2)这些年老匡也在刻意控制人数和规模,做营销的都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定位倡导的“第一”理论,不太适用于如今的舆论氛围。
总之,做自媒体真不赚钱,根据2022年,艾瑞发布的《互联网创作者经济白皮书》显示,在所选的中国核心层创作者样本中,1/3的创作者没有靠内容获得收益;1/3的创作者收益在1000块以下;能搞3万块以上收益的创作者只占3.5%,如图。
点击看大图▼
自媒体比以往更好做了
搞自媒体,除了心累、身体累、工作时间长、内容压力大、收入不稳定、数据焦虑内耗、要时刻保持创作热情、随时应对舆论压力和平台政策变动等,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这个逼事儿,比以往更好做了。
大家看两张图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是的,左边只有4次转发,1076阅读;右边522次转发,7113阅读;这说明什么?说明继公众号以后,现在所有内容平台都在使用“算法推荐机制”,所有人都可以低成本、冷启动账号。(注:公众号是最后一个启用算法推荐的平台)
要知道,以前是社交推荐机制,朋友圈传播半径有限,4次转发,顶多就40-60次阅读…说白了,微信把我们这种私域属性账号的流量,用算法分配给新人新号了。所以各位,你们现在做号,比我们那时候容易,起码有机会啊,我们那时候只能靠硬写,获得用户认同后转发传播,无解的。
危机,危机,有危也有机。
那你问老匡,自媒体到底要怎么干?我说说个人看法。
无强后端,不自媒体
按理说,老匡做自媒体也不挣钱,没资格给建议,但是我跟会员合作投项目挣钱啊,所以我只说我挣到钱的部分,供各位参考。
就2点:
1、永远不要把自媒体当主业,当副业搞就行。
背后的原因是这样的:永远不要全职做自媒体,这逼玩意儿就做个副业,主业还是要有正经事儿。这年头没人愿意看正儿八经的媒体,太古板严肃了,大家更喜欢看你这个人的真实生活,例如创业生活、宝妈生活、旅游生活等等,不要太机械,随意一点,真实大于一切,I不IP的,也不重要。
说实话,这两年我本人也走偏了,整几个全职员工疯狂输出,定点更新,跟个他妈的机器人一样。实际上每周二上午10点准时更新就不对,随便发,想写什么写什么,想啥时候发就啥时候发,这才是真实的个人。
但是一旦你把这玩意儿当成主业,秒变内容机器人,不信你试试。
2、自媒体的作用是给后端生意找资源。
你比如说:老匡这两年的模式是通过内容找合适的人、团队、项目,然后投技术、投钱参与其中,多方共赢。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