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半路出家的运营之路
2012年的时候,我做网站运营社区,打出了一个口号:拳打产品经理,脚踢网络编辑。惹恼了很多人。一些产品经理不太高兴,说你一屌丝运营,有毛资格说我们产品经理;而一些网络编辑则是撒娇态,说我们小编都被欺负成这样了,你也当过编辑,为啥还踢我们。
两个岗位的人,明显差异很大的态度,一个张扬,一个有哭腔。而我那时候正儿八经变成了一个运营人。
为什么要提这个口号?
我原来彻头彻尾是个网编,“脚踢网编”更多的是给自己励志;而“拳打产品”,完全是嫉妒心,因为产品经理当时的薪水正是水涨船高的时候。高到什么程度:如果我的工资是郭敬明的话,那产品经理的工资就是姚明。所以,我怜悯网编,“羡慕”产品。
那时候,网编虽已没落,但贵族气质还在,产品正当年,俯瞰天下,而运营,没身份可言。
我来讲讲我的经历。
编 辑
我念书的时候,受台湾意识形态广告的影响很深。毕业后一直削尖脑袋往广告公司里钻,碰壁半年,不得已去编了地摊书。就是这段编书的岁月,让我发现原来编辑的日子也很唯美。我喜欢编书的感觉,觉得终于找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力点。
但编书是个苦力活,身累脑也力,加班是常事,必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里找到一本书的架构,我戏称目录为缝衣服的线,这条线能把散落的内容串成一本地摊书,售价5元。比如《从36计看管理》《中国式沟通》等。做了有一个季度,每月1本书,终于受不了大脑的高强度,再加上编书的同事们都是女性,就我一个男编辑,害羞之下,索性去体验人性做了销售。
但是,依然难忘编辑岗。终于在2008年入行互联网重又拾起了网编的生涯。
做网编一段时间,我发现网编怎么和搬砖那么像,就给网编起了一个昵称:CV工程师(Ctrl+C,Ctrl+V)。每天把文章搬来搬去的,文章都不高兴了。领导过来体察民情的时候,总会留下一句话:韩利,你辛苦了。每当这时,我心里就砰砰乱跳,坐等领导说出那走心的文案,结果领导扭头就走,没了下文。我当初是很渴望让这句话变成“韩利,你辛苦了,马上给你加薪”。然并卵,因为在领导的眼里,我早已经变成了抓站软件。他的那句“你辛苦了”,不过是个弹窗广告,走到我这里是自动弹出的,很精准。
后来,我觉得日子不能再这么厮混下去了,我应该做点什么。
改变我命运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整个集团大举裁员,我们业务部门要从180人裁掉130人,只留50人左右。我很害怕。可是,我有一个优势,就是我的薪资是全公司最低的,估计是财务部门在评估我薪资的时候,发现裁不裁我,财务状况都没有波动,既然这样,不如留个活口继续搬砖。我有幸捡回一条命。
因为裁员,我有幸在搬砖的基础工作上接触了更多工作。开始做一些新闻和策划一些专题和活动。就是这个新闻,让我对编辑又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当时教育圈出来一个热点词:国民校草。说是某学校有个男同学脸庞长的很符合黄金分割比例。我就根据这个词写了一篇小短评文章,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了国民校草本人的警告电话,让我删掉文章,因为我在文章里加了评论,说这是炒作。当事人说我一屌丝学生,哪有钱去炒作呀,纯属无稽之谈。后来我百度搜了一下国民校草这个词,发现我写的文章竟然出现在了头条上,而且好多转载的。
我开始迷恋上了编辑的力量,每天盯着热点词来做文章,终于把网站流量从日均7000uv带入了日均100000+的境界。老板还正儿八经的给我封了个最佳员工,送了一个电饭锅给我,没涨薪。
后来,我就开始研究网编这个职位,也开始学一些技能,比如ps,dreamweaver,html,伪原创,SEO等。
那时候网编们有自己的集会场所,也是网编情感交流的地方,叫鞭牛士。他们搞的网编训练营很火,每周四晚上总会搞一场网编知识类的沙龙。当时觉得这个网编训练营真是个有诗意的地方。我偶尔去听,经常逛论坛。很有归属感。后来他们把论坛关了,我还正经的彷徨了一段时间。我的网站运营108将社区就是模仿他们的。
从这家在线教育公司出来之后,我正式失业。就经常跑中关村图书大厦。搜到一本书,就是《沸腾十五年》。发现ChinaByte这个单位的网编好牛。网编们都是在地毯上走路的。当时就搜ChinaByte的招聘信息,看了好多JD,不招编辑,只有一个运营经理岗,当时我不知道运营岗是干啥的,就看JD里写的我都能干,力气活居多,就冒蒙投了,然后真的就中奖了。入职后说是做社区产品运营,一个针对IT人的SNS社区。
当时,坐我旁边的就是ChinaByte的主编,很漂亮的一个姑娘。后来又打听到说那些编辑记者每天都出去跑会,据说还有车马费,我越发觉得我应该混进编辑记者的队伍里。
可惜好景没几天,我就感觉到风声有点不对,网编好像不太受宠了。因为单位要转型为产品型公司。
当时,公司老大邀请了一个朋友做客直播室专访,访谈完之后,特意预留了1个小时的时间,让这个被访嘉宾给我们做培训,讲讲如何做互联网产品。那个时候,我才开始知道什么是互联网产品。这个被访嘉宾叫周鸿祎。
会后,大老板专门训话了:说公司要转型为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内容为中心。
后来才知道,网编已经没落好久了。在我08年刚入行网编的时候就已经没落了。而我因为缺少眼光,所以白白浪费了青春。现在想想,我发现我总是赶不上形势:当网编没落,正准备交棒给产品经理的时候,我当上了网编。当产品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我选择了运营。这是我的一个悲剧,但是现在也没切断我做一个优秀小编的心。
剪不断、理还乱。后来转做内容运营,也是因为即考虑了形势又考虑了爱好。
后来有一次被一老同事介绍去面试一个策划编辑岗,面试官说我资历不错,要给我个高级运营经理的头衔,我说我更喜欢做点编辑的事,给我个策划小编的头衔就行,不求官衔。面试官说在公司薪资体系里,运营小编的工资最低,我说那还是给我个高级经理头衔吧,然后我做点小编的事。
产 品
既然ChianByte要转型为产品驱动型公司,我就开始钻研产品这个岗位。
我专门搜集了一些有关互联网产品的书。当时搜到的第一本书叫《就这么做产品》,是周宏桥老师的,看不懂。
这里有个小插曲,2013年,公司邀请周老师给我们做了为期两天的产品培训,当时我是个小兵,没有我的资格,是我硬生生的攒掇一个有资格的朋友别去了,然后捞了一张票。培训现场,当时我是个新员工,要做个自我介绍,我没自我介绍,站起来和周老师搭讪了几句话:我说,周老师,我2010年就对你垂涎三尺了,因为我是看你的书长大的。周老师很高兴。周老师是个调研控,吃饭排队的时候特意问我:韩利,你是在哪里找到我的书的。我说是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他问:读着怎么样?我说太棒了,就是看不懂,现在还在我枕头底下压着,偶尔拿出来钻研一番。他说:那就对了,这本书是写给高端人士的。给我闹了个大红脸。
后来买了2本书,就是苏杰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王坚的《结网》。才弄明白互联网产品究竟是个什么鬼。
看完书之后,我就回忆我原来当网编的工作,发现我也曾经做过产品呀。只是原型画的糙,需求文档写的糙,没考虑过交互设计,也没搞过需求研究。因为在第一家公司,我做过频道策划,做过销售联盟系统,这都是产品。
做这些产品的时候,还闹过一个笑话,研发说你页面原型出来了,怎么弄后台呀,我说后台只要能控制前台就行了,别搞的太复杂,研发是个姑娘,当即在QQ上砸了我一锤子,说后台控制前台就够复杂的了。
再后来,我还完整的做过一次问答类网站的产品。所以,我其实是有过产品经历的,只不过那时候叫网站策划。
当时我理解的产品工作就是画画原型,写写PRD,然后和技术、前端沟通,都是照抄别人的。现在,我才明白,产品不仅仅是原型,体现在骨子里的是用户利益体系的设计和业务价值的糅合。也绝非是单纯的用户中心论。因为以用户为中心是互联网产品最好的营销手段。
所以,我就开始深思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火的有点问题,我起了一个名,叫伪产品经理时代。当时感觉到一个现象:
大部分中小型互联网企业和创业公司,多数是BCD(以老板为中心),而非UCD(以用户为中心)。产品经理往往受制于BOSS的约束,更多被沦为高衙内的角色。这些中小型企业,鉴于产品经理职务的牛市而聘请了价格不菲的产品经理,投入有限资源,经过缜密的产品逻辑、产品工程出炉的产品,放在互联网上,却鲜有问津。因为资源投入到产品太多,导致运营、营销资源跟不上,产品刚诞生不久便告夭折。
后来我就研究了一下哪些互联网企业才会诞生神一样的产品经理?发现只有Tables可以,即当时互联网的六大力量:腾讯、阿里、百度、雷军系、周鸿祎系、盛大(一说新浪)。此外搜狐、网易等门户站也有机会。因为这些企业,用户基数不是问题、资本层面也正当受宠、资源充裕,能专门成立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等研究部门,产品氛围业已形成,产品管理也日趋专业化。
运 营
因为有过做产品的经历,我发现搞产品不如搞运营有意思。
我那时候做社区,老搞线下活动,我喜欢什么就搞什么,比如我喜欢踢足球,就怂恿领导说批500元活动经费吧,我搞场足球赛,领导不知道我喜欢足球,还以为我工作积极性高呢,挥笔就批了。
我第一次搞足球活动,发了个论坛帖招募,然后在网站首页加了个入口,因为是新社区,需要从全站首页倒流过来。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入口放了三天,竟然才来两个报名的。现在想想很正常,因为门户站只有流量,没有用户。当时就要比赛了,没人参加,万般无奈之下,我打电话给一个朋友,他说这好办,到时候我带20个人过去。结果第一次足球赛全是马甲。我是背着领导造了假。
举办完足球赛后,我拍了很多照片给领导,还做了个专题,领导很高兴,说再搞场篮球赛。这次批3000元,再买点奖品,比赛完了之后再聚餐,顺便做个调研。我很高兴,就又打电话给我的原同事,他说正好他们哈尔滨老乡在北京有个篮球队,30多人,还有十几个姑娘组成的拉拉队。到时候都一起叫过来。那次来了40多人。晚上吃饭的时候,领导说他也出席,给我吓一跳,赶紧嘱咐这些人,别说露了。
当时办了四张酒席,领导边吃边和他们聊。不知道哪个人说漏了嘴,被领导识破了,瞪了我一眼完事。后来我去申请经费想再搞场台球赛。领导没搭茬。后来领导也觉得不搞活动不足以振兴论坛,就说还是搞线下沙龙吧。我这才步入正轨。
但是,这些足球、篮球活动还真吸引了一批用户上来,误打误撞的冷启动,为论坛增添了气氛。
搞沙龙也一样,头两场很难,因为搞沙龙要照顾讲师的情绪,如果一场沙龙只来十几个人,那讲师也很没面子,所以我基本上也是每场都雇佣十几个朋友上来。晚上管一顿饭完事。当有了两场沙龙的素材呈现了,后来慢慢的就不用作弊了。
就因为我天生爱活动,为了一己之私,就爱上了运营。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动过转型的念头,直到现在。
当然,也因为我的一己之私,踏上运营行当后,没少背锅,由一个帅哥变成了一个屌丝。
如今,运营终于有了盖过产品风头的迹象。风水轮流转,虽然这句话只是个经验,也还有点道理。
我有这样一个感知:运营将成为一个指导产品和编辑的人物。内容运营通过制定方针政策和策略来优化编辑,用户运营通过数据透视用户、把控用户行为,优化产品,科学的忽悠用户。产品运营变为一把手,由运营总监担纲。这样,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产品运作架构就出来了。
所以,“拳打产品,脚踢编辑”已不再是一个口号。运营职位已从卑微下贱中跳出来,跨入了知识经济产业的行列。
大家搂一眼窗外,今夜月光皎洁,不正是为我们运营人而圆的吗?
#专栏作家#
韩利,个人公众号:weboper,互联网产品运营知识一网打尽思维导图作者,写有20万字关于互联网产品运营方面的文章,现任职于大街网。关注内容型社区和新媒体,擅长运营优化、数据分析、文案,一直致力于研究四两拨千斤的运营技巧!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