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逆袭要靠社群产业化
社群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主要的组织方式,很多人都因进入社群享受到了链接红利。但在当下,获取资源的背后是信息泛滥和时间碎片化,社群像一个鸡肋一样困扰着我们。本周三创新微课堂带你一起读透社群经济。
没有移动互联网,就没有泛社群
1987年沃利首次提出社群的广泛涵义:一个有相互关系的网络。
他认为社群的特征是:
有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较一致的群体意识
成员有一致的行为规范、持续的互动关系
成员间分工协作,具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这个定义比我们对当代社群的认识要概念清晰,更有组织。我们当代社群更多是一种弱关系和弱连接,组织边界不清晰。我们常常把微信群、社会团体和自媒体都混淆为社群。
《社群经济》这本书讲“书里讲的也许都是错的,但希望可以把对的人连接起来”。这句话揭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社群的定义:
社群就是连接的载体,通过一个组织、主题或情感产生纽带,把志趣相投和情投意合的人连接起来。
没有移动互联网,就没有大社区的泛社群。
圈层经济怎么变现?
社群会分化,分化后会产生圈层。社群一开始是泛类的,这个泛群体之中一定会有一小部分分化出来。特别是500人以上的大群体,一定会分化。
圈层就是层级和社交圈,即以某个人的势能、权力、财富和社会地位所形成的以中心化为载体的圈子,与其他人是隔疏的。
圈层形成后会产生更大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圈层经济,并成为圈层发展的主流。
怎么变现?
私董会——赚土豪的钱
很多城市都形成了叫私董会的自组织。私董会里的人本来互不相识,是通过社会团体或者线上社群,筛选出与自己同样地域同样势能的一批人互相连接。这个小圈子不会超过100人,都有钱有闲。
私董会的经营者是泛社群的经营者。我们把私董会称为土豪,剩下的人成为屌丝。社群的经营者筛选出土豪和屌丝,于是有了变现的手段。
土豪进入私董会要交会员费,我了解最贵的是10万/年。这只是门槛费用,不包括出去旅游开会的费用。
现在很多做实业的老板闷声发财,虽然有钱有闲但接触不到好的投资项目。进入私董会后,土豪可以通过群主去筛选好的屌丝创业项目去投资。好的项目带来的是数以亿计的回报,所以一年十万的会员费对土豪来说是不多的。
假设私董会成员是100位,每位收10万元,因为群主是零成本的,一年至少可以赚1000万。
微商培训——赚屌丝的钱
微商生意打破了渠道壁垒,给了屌丝找到利润和成就感的想象机会。我有朋友在做微商培训,每期的培训都在线上,线下没有任何成本。
一年做三期,每期1000人,一次一人收费1000元。这1000元的定价很讲究,报名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希望用1000元去撬动100万的人,觉得这个杠杆足够好,另一种是想一探究竟的人,如果被坑了1000元也不算多。
实际大家都知道,如果微商这么赚钱,他就不会做培训了,自己就去做微商了。他把自己打造成年轻富豪,给屌丝画了一块饼。所以他赚的是屌丝的钱,土豪是不会玩微商的。
不做小姐做妈咪——机构圈层
很多做社群的人都困惑如何在不伤害粉丝和逼格的情况下变现。除了卖产品和插广告之外有没有变现的方法?
我有个做青年社群的朋友玩的很巧妙。他有几十万粉丝,这些粉丝都是有梦想与激情,有情怀和高逼格审美情趣的年轻人。他没有在用户和粉丝中分化圈层,而是去并购了一个快挂了的杂志社,拥有了60%的股份。
杂志社按他的要求去做有审美品位的有质感的内容,他来负责导流。他只做纯净的部落,不能出卖自己,就把流量导给别人。看似与他毫无关系,其实钱都在他口袋里。
他未来还打算做主题旅行等生态链闭环,而所有的项目都是他并购来的。
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接受现实:圈层一定会出现并且已经出现了。
对屌丝而言,一定要放弃过度连接。做好自己的主业,等待别人主动连接。对大社群而言,一定要建立微社群,筛选出圈层。这样才不会因黏性降低而走向消散。
社群不能只关注流量,要落到产品
我讲几个社群产业化的案例。
产业金融
我有朋友在围绕物流运输的货车司机做社群。他的业务模块围绕司机提供金融服务,帮助购买匹配的车,帮助接到物流订单。
他有个版块是P2P平台。由于是重度产业化的平台,所有投资人都清楚自己的钱借给做物流运输的司机。有强大的实业做依托,他吸引资金就比较容易。
平台上融到的钱,一部分给货车司机买车跑运输还给投资人,另一部分做出口退税代理机构。一般的代理机构是先找外贸工厂拿到出口单据,去税务局办理退税,经过一定的时间拿到退税款后汇给工厂,从中赚取佣金。
而他的退税代理机构在接到工厂的出口单据时就付给工厂退税款,以时间换空间。他不要求工厂给佣金,只要工厂给一定的利息。这解决了外贸工厂现金流的问题。
而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样的过程去连接制造型外贸企业,拿到他们的物流运输给自己平台上的司机接单。
当他做到一定量级,新进的竞争对手都很难颠覆他。因为他的重度垂直已经产生了产业核心价值。
餐饮顾问
我有个吃货朋友,他所有的社群都围绕餐饮行业来做。
他找到地区性现金流良好的餐饮企业,给他们做顾问。传统餐饮都面临升级困难的问题,他就来告诉企业如何讲故事,造场景。
另一块服务是定期在线上推出模块化的文案,企业可以免费下载拿去使用。由于这些企业都是区域性的,因此故事改改名字就可以用,不会互相冲突。这就帮企业省了文案费用。
另一块是建立餐饮圈子的社群,让全国各地的企业一起交流。
这三块服务一年收费10万,这对现金流好的餐饮企业来说是不多的。
而他实际是瞄准了供应链,当餐饮圈层做起来,他就能为这些餐饮企业提供最新鲜的食材,做定向供应。这时他在每斤食材上加上一点点利润,那么总利润就会很大。
大家要明白,屌丝逆袭的真正机会是产业分工,必须在链条中找到自己的核心定位。
社群无法完全颠覆线下
有流量不是拥有了一切。
以奥美广告为例。台北奥美广告的副董事长叶明桂先生被誉为华人广告之父。他在谈如何面对社会化媒体转型时表示,我不转型。
虽然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但60、70后仍在看央视,大量民营企业仍然愿意在央视投广告,这些传统广告轻易就能赚到几百万,我没道理不赚。
他认为社会化媒体出力不讨好,也不符合奥美的品牌形象,追踪社会热点去做广告太累了。奥美的布局是派公司的90后去中美社会化媒体学习,同时利用资本并购缺钱的社会化媒体。
另外,优衣库的案例也告诉我们,线下永远都有机会。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只要在一个点上做到极致就会吸引所有你需要的一切。
去除浮躁 做好微社群
周杰伦07年成立了杰威尔公司,到今天,他的录音棚和方文山的办公室都非常非常小。好的公司不在场景,而在好的人。
著名投资人阎焱的一段话讲到了社会浮躁:
创业成了时尚,成了运动,放高利贷的改叫P2P,乞讨改叫众筹,统计改叫大数据分析,做耳机的叫穿戴设备,看场子收保护费的叫平台战略,借钱给靠谱的朋友叫天使投资,给不靠谱的投资叫风险投资。
我认为以下三个现象正是浮躁的表现:微商不赚钱,做微商培训的才赚钱;上新三板换不来钱,帮助上新三板的才赚钱;鼓吹泡沫的赚钱,实体经济依旧滑坡。
未来的组织价值一定是基于无边界组织,去中心化的微社群。返璞归真才能回归到沃利最初对社群的定义上去。
最后送大家半畝塘的信条:“以其半求其圆”。我们要用空杯心态去连接,也要把自己做到极致再去连接。
演讲人/小泽(85后财经作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