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激励用户的八大驱动力
今天要讲的八大驱动力理论,源自一本名为《游戏化实战》的书籍,该书提供了一个八角模型,从八个角度讲述了如何驱动用户产生我们期望的行为,每种驱动力都可以衍生出对应的激励机制。这八个驱动力分别是:使命感、创造&反馈、社交影响、未知&好奇心、恐惧&害怕、稀缺性、拥有感、发展&成就。如下图所示:
下面就分别讲解下每种驱动力及其用法。
1、使命感。
这一驱动力是指让用户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其意义比事情本身更重要,或者说这是上天赐给他们的使命。就像人们自愿投入大量时间参与编辑维基百科,并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保护人类的知识。同理,参与支付宝蚂蚁森林的种树游戏,也会让用户觉得自己为国家绿化做贡献。而发起直播,努力求礼物的行为,也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族而战。
总的来说,如果能在激励时营造一种非产品本身的目标,让用户自愿为此承担责任,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打造使命感的激励机制,要保证使命达成的可信度,否则会引起极大的舆论反弹。
最后再总结一下这一驱动力的优缺点。
优点:自我驱动性较强,无需额外刺激,达成效果能引起正向循环
缺点:缺乏紧迫感,因为离自己太远,用户持续参与的意愿没那么强烈
2、发展&成就。
这一点,就是大多互联网平台常用的激励手段,例如积分、等级、排行榜等机制,目的是让用户通过完成任务、克服困难,取得进展、学习技能、赢得奖励、获得勋章和身份。使用这种驱动方式,“挑战”尤为重要,要让用户产生进步,激发成就感。如果没有挑战,勋章或奖杯就毫无意义。实际体现在产品中的例子,比如Nike+通过跑步提升等级、YY任务中心完成任务获得抽奖机会、在得到里持续学习获得勋章等。
使用这一驱动力时,尤为注意要以用户感受为主,小心谨慎、灵活变动,而不是拘泥于具体的激励模式。
3、创造&反馈。
这一驱动力,能驱使用户全身心投入创造性过程,不断找出新事物,并尝试不同组合。用户不仅需要表达创造力的途径,还要能看到创造力的结果,获得反馈并及时调整。具体体现在产品上,就是通过自由度较高的产品机制,激发用户的炫耀感、满足感和自我认同感。比如脸萌可以自由定制头像的功能,通过即刻定制自己的追踪机器人,凤凰新闻截屏后打上自己喜欢的标签进行分享,都能让用户自己发挥创造力,从而保持产品功能使用的新鲜感和持续性。
4、拥有感&占有感。
这一点是指用户感到他们拥有或控制某样东西,因而受到激励。当一个人对某样物品有拥有感时,自然会想要提升该物品的各项指标性能,这一驱动力是人类积累财富的主要欲望来源,也是用户积累虚拟货币的主要驱动力。具体体现在产品上,很多具有“收集”要素的产品、游戏具有这一特性,比如虚拟宠物、开心农场、百度地图对个人特权的积累收集、口袋妖怪pokemon go对各类小精灵的收集和能力培养等等,包括网易新闻小黄鸡也是这个套路~
5、社交影响&联系。
这一点是激励人们的所有社交因素的集合体,包括师徒关系、社会认同、社交反馈、伙伴关系、甚至是竞争和嫉妒。当你看到朋友擅长某些技能或拥有珍贵的物品,你也会想和他一样。这一驱动力也反映了我们为什么生来就偏爱与自己有关的人、地点或事件。从产品形态上,体现在组队系统、团购、竞争排行榜、邀请机制、社交分享等机制,比如一直播的主播守护榜,看到被人有被守护自己也想被守护;比如小黄车的邀请好友注册;还有像三节课之前做过的邀请好友帮忙砍价优惠活动等。
6、稀有&无耐性。
这一驱动力是说,人们想要获得某样东西的原因是因为它太罕见,或者无法立即获得。通过限制、紧迫性、稀缺性,营造紧张氛围,吊人胃口。类似限时打折、稀有装备、唯一机会、XX分钟后领取,用户无法立即获得奖励,会激励他们一有机会就回到产品中。比如京东淘宝的秒杀和限时抢购、知乎、pmcaff的邀请注册制、王者荣耀的各种稀有皮肤、特殊道具等。
7、未知&好奇。
人们一直受到吸引,是因为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就是未知和好奇心驱动力。当某样东西超出了你日常的识别系统,你的大脑就会立即有意识地开始关注这一突如其来的事物。显然,这是用户看电影结尾彩蛋、抽奖、开宝箱的动力。像图中百度地图的砸金蛋活动、什么值得的买的抽奖活动
8、失去&避免。
这是最后一个驱动力,也是一种偏负面因素驱动的方法,我们都不希望坏事发生,说好听点就是不希望之前的努力白费,正在消失的机会是对这一驱动力的一种有效运用。比如百度糯米的连续签到活动,积分的获取是要保持每日签到才能获得,中间中断就要重新开始签;还有微博的明星势力榜,粉丝为了避免明星排位降低而玩命刷票;还有网易的蜗牛读书的限时免费读书功能,都是让人觉得不立即、持续采取行动,就会失去机会的产品机制。
以上就是八大驱动力的总结,大家在制定产品形态和运营活动时,可以根据自己产品的特性,有目的地选择合适机制进行设计。
作者:申悦
来源:互联网悦读笔记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