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基调分析(亲子教育的四个“黄金台阶”)
成年前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是终身的,奠定了一生基调。教育学家一般将孩子18岁前的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各有侧重点。本期,《生命时报》特邀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教授为大家介绍教育孩子的四个“黄金台阶”。
0~3岁重在情感培养。一个幼小的生命刚刚来到世界,会有强烈的情感依赖,需要通过与父母的亲密互动,如拥抱、爱抚等寻求安全感和依托感。安全感的建立在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甚至关乎其未来的身心健康。医学界一直提倡母乳喂养,除了营养供给,也希望此举加强亲子情感交流。然而,有人常说3岁内的孩子没什么记忆,家长不陪伴孩子也不知道。杨健表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记不住不等于没影响。0~3岁是孩子形成潜意识的重要时期,这些印记会影响人的一生,成年后的许多行为、情感、性格等都受这3年影响。所以,家长在这一时期无论多忙,都不能少了对孩子的陪伴,不能忽略与孩子的亲密接触。
3~6岁重在性格培养。老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就是指这一时期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养成。现在很多小孩性格不太好,可能就是因为这一时期,不少家长过分纵容、宠爱,没有正确引导和教育所致。杨健建议,在儿童性格培养上,主要抓住六个方面:一是快乐活泼,保持孩子快乐好动的天性,不要因为孩子调皮或吵闹就随意训斥制止;二是安静专注,虽然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动态有余、静态不足时性格就容易急躁,所以父母要适时引导,让孩子学会静下来;三是勇敢自信,不要经常否定孩子,多鼓励,这一时期孩子的认知对其日后自信心的形成十分重要;四是独立创新,此时孩子年龄较小,但也不能忽略其独立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要让孩子过度依赖父母,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五是好奇求知,好奇心是孩子的本能,不要对孩子的好奇心和提问感到不耐烦,要引导他不断提问并想办法寻找答案;最后是同情心,有同情心的孩子才会善于换位思考。
6~12岁重在能力培养。这一阶段是儿童智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开始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具有抽象思维后孩子能够由此及彼,学会归纳所以和推理,对其日后的工作学习都有很大帮助。这一时期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一方面的训练,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日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杨健指出,这个阶段的能力培养是指根本上的基础能力,而不是某项具体技巧,所以家长不要一听能力培养就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应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等,这些能力更多是靠家长日常生活的引导和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12岁以后要给予孩子尊重。此时孩子进入青春期,多少会有些叛逆。家长应予以尊重,而不是事事强制孩子服从。尤其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尊重他的意见。比如,你想带孩子去公园玩,孩子不想去,那就不去。但对于产生不良后果的对抗行为要坚决制止,比如欺负其他年幼小朋友等。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发现家长不是刻意跟他作对,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些被制止、批评的行为上,进而形成一种认知,这些事情做不得。相反,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孩子想做的每件事都反对,就把应该合理制止的事情和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放到一个层面,令其无法意识到事情严重性。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