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告 1000x90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自媒体运营 > 正文

自媒体的原罪:从“快餐知识”到“沽名钓誉”

来源:引流技巧 编辑:引流技巧 时间:2024-11-03
自媒体的原罪:从“快餐知识”到“沽名钓誉”

前言:从2015年1月1日凌晨在我的微信订阅号发布第一篇文章开始,我已经自媒体(尤指在公众号、专栏、垂直论坛社区等发布原创文章的作者)的路上走过了400多个日夜。作为一个自媒体,偶尔总结总结,写写“干货”,帮助他人的同时收获一点虚荣心,岂不美哉?一年的写作经历下来,耳闻目观,是非甚多,渐渐对这个“光芒笼罩的领域”多了几分怀疑。“快餐知识”和“沽名钓誉”两片挥不去的雾霾,在自媒体的路上越发浓重压抑。

在移动互联网与自媒体的潮流之下,催生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主要就是说在碎片化的零散时间,通过各种移动端产品浏览与获取信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特征,这种阅读“短平快”,读者省时省力,创作者也无需大量精力投入即可创作传播。但这样的阅读,看起来很“爽”,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一、“快餐知识”泛滥与自欺欺人的“知识虚荣”

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干货”,90%都是从微信公众号、知乎专栏、各大科技社区论坛等传播出来的“文章”。微信有过千万公众号,其中专注内容产出的“订阅号”显然占据大半江山,其它专栏社区论坛网站少则也近百个。一天下来,这些渠道产生的“干货”,即使去重(刨除转载、抄袭、雷同)后,保守来看也在万篇以上。其实再细心筛选,除去专业编辑的稿子,大部分文章来源都是那么一小撮自媒体,人数估计在几万人左右。是不是很惊讶,这批人,贡献着我们全渠道TMT相关话题绝大部分的“干货”,是我们每日“精神大餐的厨师”。

1、“快餐干货”,十分钟速成

很惊讶的是,这批“大神”肚子里的墨水是有多么浩瀚,饮之不竭,用之不尽。真的是这样吗?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干货”是怎么一个东西:字数从几百到一两千、有几张配图、核心观点1~2个、次级观点若干个、每段有句加粗加大字号的总结、文章题材要么紧贴TMT领域热点或是套用万年梗“XX条总结、XX条原则、XX方法论”,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干货”模版。按照模版的指导,不到一小时便可生产出一篇“干货”,类似的写作速成,网上还有更多案例可供参考。宛如流水线上的工业产物,千篇一律的“快餐知识”,制造过程快,消耗也快,消失更快。

试想一下,不到一小时的速成快餐,吃了能有多少营养。KK的新书反复锤炼了多久,每一篇章每一文段都反复雕琢,几年才出本书。现在的自媒体又是几分钟就可以写一篇文章。

想起平时自己写一篇文章花去7、8个小时的内容编辑和排版作图,心里也是醉醉的。

2、浓缩的干货,越看越累

经常看干货的朋友应该会遇到过这种情况:一篇文章不到十分钟看完,非常爽,貌似学到不少新知识,但却发现每个道理都一知半解,于是又花了数倍时间去一一深究。

信息爆炸的当今,大家都追求最少的时间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干货”被一干再干,浓缩文字,精简描述,能用图说的绝不用字,能一句话说的道理绝不写成一段话,为的就是在有限的文章篇幅内,尽可能压缩更多“知识”。

这就导致阅读过程需要“解压缩”的操作更多,精简的背后是需要更长时间的“还原”,作者将知识消化的时间成本转嫁给了读者。这就像以前读书时,老师只潦草地告诉一个公式,却不演示推导过程,的确这样学生可以最短时间掌握最多的公式(知识),然而并没有卵用。

这是作者的错吗?读者对所谓“干货”那种近乎病态的功利心,对碎片化阅读的便捷趋之若鹜,促使内容提供方有这样动机。源头因谁而起不是这里所讨论的,但现状就是自媒体和读者都在互相推动“快餐知识”的产生。

3、泥沙俱下,“二流知识”与“二手知识”

因为快餐之快,加之作者本身素质有限,导致很多文章的内涵普遍流于表面,缺乏深度,这里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XX产品分析报告和XX竞品分析报告,网上搜这个格式的文章,99%的文章都属于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区区一两千字却硬要从五大层面分析讨论(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是五大层面,因为200%的此类文章作者都深受《用户体验要素》的毒害)。这些类似“网络小说”的“二流干货”,浪费读者的精力,拉低整个内容市场的质量。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毒瘤“二手知识”,和“二流知识”不同,“二手知识”还算有点可读性,但也就仅仅有一点可读性而已。什么是“二手知识”?例子:A君是一位资深产品经理,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论,美其名曰“产品经理的10项原则”。B君是一位刚入行的产品经理新人,工作一段时间时候颇有感触,受A君影响,也结合自己经历写了一篇“产品新人的10个工作原则”,后者为“二手知识”。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就不一一枚举了。

“二手知识”兴起,一来因为自媒体大大降低了创作的门槛,只要有多余的精力,人人都可发声;二来同一领域下,可以传播的知识有限,且符合大众阅读口味的内话题就更少了,同质化是不可避免的(试想一下就连专业的学术界都难免同质,这些草根起家的自媒体就深陷其中)。“二手知识”多集中于热门话题和大众口味的领域,还好只是让读者重读一遍“干货”,害处不是很严重。

二、“沽名钓誉”导致知识阶层的浮躁“蔚然成风”

因为“自媒体”的“自”,让绝大部分知识阶层轻松传播和扩大自己的“知识影响力”,有了影响力意味着有了关注,也就有了流量。这一切都让“知识变现”变得更加简单:转化为名气并间接带来走穴开讲座开培训班的盈利方式(金错刀和各种互联网“导师”),直接转化为稿酬或者自己在自己的流量位置接入广告。

“自媒体”和“干货”这两个相生的因素,催生了一大波“大咖、大神”,这也是TMT圈子内一道独特且奇葩的风景线。名利绝不是一个好东西,尤其对于单纯的互联网人。奈何大环境下鼓吹创业潮,要干大事自然需要“指路人”。恰好网上有那么一批“盛产干货”的“自媒体”,本来只想写写文章,在同行圈子传道解惑授业顺便混点点赞,被这股歪风一吹,纷纷掉落到“沽名钓誉”的泥潭。更活跃于各个TMT社交圈,title越写越狂拽酷炫吊炸天。明明就是能力不够创业几次都失败,非得写成“连续创业者,创业极客”;明明只是在大公司呆了几年,也没做出什么门道来,又要写成“一线互联网企业资深XX经理,研究XX领域XX年颇有心得”,类似的“浮夸案例”数不胜数。

原来只是个写字人,闲来写写文字,说说道理。却变得为写而写,为名而写。初心扭曲,歪门邪道。

一方面,自媒体是个好东西,可惜走得太快,跑偏了,自媒体人需要消停一下,反思一下。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自媒体与干货”这种模式对知识的传播贡献是有限的,这种模式一定程度解放了更多被封存在独立个体中的“知识”,让每个个体的“知识”可以轻松便捷地流通起来,俗话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了,我们就有两种思想”,自媒体的难能之处在于充分激发个体的能动性。以前我们接受知识只能从少数精英阶层那里获取,现在随处可得。

但是,但是,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次),上面说道的优势与之而来的劣势就是“知识的泥沙俱下和自媒体人的各种歪风”,还有一点“碎片化的干货式阅读消耗更多知识解读时间,而且几乎不可能帮助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正如你可以读几篇“iOS的设计解读”来基本了解什么是“iOS设计”,但是要想彻头彻尾掌握iOS设计规范,还得仔细研读苹果的官方文档。“碎片化阅读”简便了我们获取知识信息,但也会让我们阅读越“笨”。

读一百篇知乎专栏不如看一本书。

三、自媒体2.0的进化

说了这么多,那自媒体到底要不要推崇呢。答案:是肯定的。前提是解决了上面提到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更好的聚合和展示平台。自媒体太“自”了,依赖阅读者的订阅和主动检索,无疑又增加了阅读成本。更好的分类处理逻辑和多渠道聚合展示平台,成为一种趋势需求。

另一方面,帮助自媒体(特别是优秀的自媒体)沉淀干货,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诸如:协同维护wiki,众筹出书等,都是可能且有效果的方式。简书有“成书计划”,BLUES之前也发起过自媒体众筹成书的项目(不过最后成书的文章内容实在有待优化),这些都是一些先行者的尝试。知识沉淀,一方面可以完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对于自媒体则是一个“创作的肯定”。

自媒体1.0已经完成,在草根知识阶层已经普及和形成“人人创作,人人传播”的潮流。接下来是如何优化这一流程并且更好地完成知识的沉淀。人人有责,我只是顺带站出来叫喊几句罢了。

后话

距离上一次更新,已经两个月过去了。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还不更新,还不是因为天气冷哈哈哈哈。说笑的,不是我不想更新,而是一年笔耕下来,实在有些迷茫。纵观自己写了那么多题材的文章,自己准备最久,最花心思的文章反而传播不如那些大众话题的更易传播。举个例子:从数据上看,只要文章关键字带有“需求、分析、产品经理、竞品分析、设计”这些关键字,各项数据总会比其它高些。相反,在工作和兴趣所致的相对较专业的话题上如“电商、社交的case分析”反而数据一般。而事实上后者更耗费我的精力去选材和编辑内容。后来我也可看了一些其它平台和渠道的数据发现,这或许是一个大趋势,正如上文提到,大家都希望通过迅速通过“浓缩的干货”获得知识,那种“大空泛”的文章自然会受到追捧。说实话,每每想到这里,真的很受打击,完全没有继续更新的动力。不过,想想就好了。坑是自己挖的,跪着也要填完。

写到这里,这篇吐槽文也花了四个多小时去修改。从一个多月前定下题目写这方面的内容,到好几次提笔准备码字却又不知怎么下手,今天终于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写。在word上的初稿都改了三次(可能是好久没写了,思维有点僵化,老是表达不出准确的观点)。后来搬到xiumi略排版并加上了前言后话,过去了接近五个小时,菊花都酸了。囧rz。

这应该是年前最后一次更新,那就在啰嗦几句,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合家安康。也赠各位自媒体人一句:勿忘初心。

文:Aron毛(微信ID:guanwomaoshi)

相关推荐:

栏目分类

微商引流技巧网 www.yinliujiqiao.com 联系QQ:1716014443 邮箱:1716014443@qq.com

Copyright © 2019-2024 强大传媒 网站地图 rss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