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上线前后,如何玩转种子用户?(内含种子
早就想说的产品上线前种子用户运营,憋了很久,终于能说出来了。简单谈谈产品上线前后种子用户的运营吧。
1.产品上线前,种子用户如何引入?
产品未上线,引入来的用户就只能先放到群里。引入的方式有两种:邀请和招募。邀请是“请求”来的,招募是“吸引”来的。但从运营执行角度来说,根据产品功能,包装一个吸引用户的项目,以用户感兴趣的形式展现是很重要的一点。
2.引入种子用户后如何管理?
第一步:建立组织
因为没有产品,所以可以建立虚拟组织,设群规公告、准入门槛、会员权益和日常活动,并告诉大家未来将上线的产品。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严肃、有组织和规范的事,有仪式感,不是随便搞起来的,就会更重视。
第二步:策划活动
为下一步用户引入做准备,需要有一个噱头吸引对方加入。要想到一个好的理由让对方加入进来,毕竟只是建群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这时候可以在群里搞搞活动,就是噱头,有两种类型:
1)利益型。比如什么什么必死啊大赛,投稿发给官方(因为产品没上线)就可以参加评选,前三名获得购物卡现金券等,或是红包这种纯利益性的。
2)用特权吸引。传达给用户的是,这个新产品上线后他们将成为首批用户或VIP用户,可以获得几个特权。以“尝鲜”为噱头,是能吸引到一批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在每个领域里是行家的人。特权是可以包装的,即使没有实质性功能。比如,“绿色通道特权,可直接与官方沟通”,“订单优先处理”,“淘宝的闪电退款”这些是在上线初期每个产品都能做到的。
第三步:邀请文案
1)找出目标用户所在平台,比如在微博上找大V,在知乎上找互联网产从业人员等,撰写一个简短、清晰、真诚的邀请文案,逐一给用户发送。不用说得太多,不用介绍自己叫啥,打招呼后快速进入主题,简短的告诉需要对方做什么、能得到什么,语句通顺无歧义,把对方关心的因素都写到位,尽量不需要二次提问。
2)针对不同的用户,可以稍微改变一下文案。用户不傻,你找的很多人可能之前有很多被邀请的经历,群发的文案他们一眼就会看出。最重要的是,别把名字、称呼、性别等关键信息写错!不要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群发的就没劲了,太不真诚。
第四步:优化调整
以上所有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这是很正常的,需要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有些环节可以优化的空间很大。
比如我们在引入用户的时候,用两个不同的文案去给同一类人群发,沟通用户反馈的情况,用户回复了什么内容,担心什么,哪些看不懂等等。吸取经验,避免不足,再修改文案、调整发布时间、重整目标人群等等。因为所有这些措施都只是预期,每一小步的反馈都特别重要,因为是实实在在的。
3.如何保持群组活跃?
第一步:管理
社群在一边进人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建立管理团队了。管理团队,首先是非常支持你,支持产品的人;其次是有时间;然后是善于沟通、情商高、能承受压力的人。
管理团队的构成:
管理者,你是这个群的「创始人」,管理员就是「职业经理人」。以后你肯定要慢慢退居二线,群就由他管理,所以要开始帮他建立威信和话语权。
组织者,负责日常活动策划,应该是个脑洞大、活跃、有趣的人,文案也必须给力。
答疑者,是管理员的副手,左膀右臂。群里最大的工作量就是答疑了,每次新人进来,答疑者要负责破冰,有疑问要随时解决。
第二步:活跃
种子用户群的难点是「没产品只聊天」,如果用户觉得无事可做,慢慢就不再活跃了,等到产品上线后,也无法转化他们。
话题讨论
群里的成员都是因为某个共同属性聚集的,所以肯定有相同爱好,这就是最吸引人的点。可以每天发起话题讨论,由一位用户负责选题和分享。先分享自己的观点,再抛出问题,引导大家一起讨论。这个就像很多产品上“签到”的功能一样,让用户每天都来说两句,慢慢养成习惯。这样,群里的成员也就慢慢熟悉起来,培养社群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对产品和品牌有更深的认知。
投票调查
以下几个功能,你最希望有哪个?引导用户参加这种门槛很低的调查,配上几张截图,慢慢就能培养用户对产品的认知。通过一些引导或选项的设置,我们应该可以想办法保证投票最多的那一个功能,就在即将上线的版本里,这样用户也更有参与感。这样用户自己参与设计的产品,怎么能不支持呢?
线上活动
根据产品核心功能,发起一些线上活动,只是不能在产品上实现,而是通过其他形式落地。比如电影app核心功能是写影评,发起有奖写影评活动,发给邮箱投稿就行,一样可以实现。活落地的方式有很多,QQ群论坛、贴吧、公众账号都可以承载,操作也便捷。线上活动的好处是,用户在产品未上线时,就在做类似的贡献了。等到产品上线后,用户贡献起来会更便捷,对产品就会有了天生的好感。
以上这三种手段,可以变换成各种不同的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再加上管理团队的协助,还是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上线后如何操作?
把你的种子用户导流到刚上线的产品上。正常的状态是,用户都像嗷嗷待哺的小鸟一样,张嘴找你要app的下载链接。有几件事需要做:
培训。新产品上线后,对于用户来说还是比较陌生,虽然之前看过UI。所以要在群里不断的解答疑问,培训他们使用和操作。
收集反馈。可以把种子用户的使用体验,建议,吐槽,赞同收集起来,提交一些反馈。
最后,来点说好了的大干货!附上作者倾力整理的种子用户9大来源渠道:
1.名人效应
邀请名人注册和使用产品,利用名人的知名度吸引草根用户。可以是意见领袖的代表,行业领袖,知名大咖,或者是产生很多高质量内容的人,在特定渠道有大量粉丝的人等等,如果这些名人本身的人格特征和个人品牌类型和产品的气质相吻合,就可以达到宣传产品的效果。
知乎早期邀请的用户有很多是互联网行业以及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还有知名的企业家和评论家;例如李开复、徐小平、周鸿祎、Keso等人。这些人在知识的专业性和广博性方面有一定权威性,而这和知乎知识分享社区的产品性格相吻合,因此很利于种子用户的聚合。
新浪微博,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媒体优势和人脉,为自己拉来了更多的知名人士和意见领袖,包括大量的娱乐名人。这些人和新浪微博早期的产品性格“敢说敢为、轻松娱乐”相吻合。
适用于资金实力和关系网比较雄厚的公司。
2.美女效应
“美女”不仅指的是美女用户,还泛指与美女有关的内容和话题。通过前期引进大量的女性用户,尤其是美女,以及大量的热门内容、话题和有争议性的热点等等吸引用户,尤其是男性用户。
陌陌,靠着“约炮神器”这一点拉到初始用户的。等产品逐渐成熟,用户达到一定量级时,开始进入“洗白”阶段;一方面是洗白里面的有色和违规用户,一方面通过品牌营销推广产品的全新性格,逐步修正人们的品牌认知。
微信,微信的摇一摇等功能,以及刚刚推出公众账号的时候,微信里同样有无数的含有有色内容的公众账号,以此吸引用户大量订阅,借助这样的原始驱动力,培养了用户对公众号的使用习惯。
2.口碑传播
依靠种子用户的口碑传播对产品的要求会更高,除了要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还要让用户用得开心,用得值,并找到归属感,这样用户才更有可能主动自愿的帮助你传播。
比如豆瓣,前期并没有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产品宣传推广上,而是一心一意地做好产品本身。产品几乎每一两天就有一个新功能上线,每次都会用简洁而干练的文字向种子用户们阐述产品的新变化,并鼓励用户尝试。没有夸张的宣传文字,也没有雇佣写手撰写产品软文,有的只是开发者的对产品功能的精雕细琢和种子用户的热情互动。用户的增长,一方面来源于知名人事使用后在博客上主动写的推荐,但是相信更多的种子用户来源于口口相传。
3.马甲运营
产品需要引导种子用户形成符合产品调性的讨论氛围,需要开发者和运营人员批量注册一些马甲用户,一方面要产生符合产品性格的高质量内容,推荐给用户;一方面要模拟真实的用户与种子用户进行良好互动。
4.互联网从业者
邀请一些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士,如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以及互联网爱好者使用产品,这些人因为具有互联网工作经验,在产品方面的经验观点往往要比普通用户更专业,甚至更愿意去试用产品。同时,考虑这些用户中是否存在实力更强的竞争对手,以防止产品被抄袭。
5.邀请机制
知乎和糗事百科最早都使用邀请码机制完成初始用户的积累,近些年比较火爆的非典型互联网企业——小米科技,也用了类似邀请码的F码来营销推广自己的产品,比如邀请用户使用,初期使用用户可以享受网站的优惠价格等等。
6.交叉推广
寻找在产品气质上相近的,目标用户群重叠比较多的app或web网站,或者与类似竞争对手合作交叉推广。
7.社会化媒体宣传
借助各种各样的媒体工具为自己的产品宣传
行业网站报道:比如36氪、虎嗅、极客公园、快鲤鱼等专注于创业项目的行业网站,与他们合作,撰写软文或报道。由于这些网站本身在圈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他们的曝光也会带来许多圈内的种子用户。
知名媒体人博客
微博营销: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与大V账号合作,协助转发;开通企业微博账号,做微博运营,用人性化的方式与粉丝们互动,帐号要有性格特征;利用微博的大数据,对其用户画像的精准雕刻和用户属性的把握,对目标用户群进行精准的信息投放。
微信营销:即开通微信公众账号。
目标用户重叠度高的SNS社区、QQ群和论坛。选择目标用户聚集的社区,而不是任意社区,为了降低种子用户的进入门槛,可直接用QQ和微博帐号登陆,并导入QQ和微博关系链,充分利用社交红利。
8.线下宣传
一种是鼓励周边的亲朋好友注册,一种是和传统纸媒合作。要选择目标用户群体习惯使用的纸媒,或者与产品气质,格调相吻合的纸媒合作。
9.竞品网站
可以从竞品的网站上精心筛选一些并主动邀请这些人,请他们试用并不断完善产品的细节,听取反馈意见,并将他们留用,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死忠粉。
作者:邵颖(简书:Shiny哪里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