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豆瓣阅读产品分析报告
一、体验环境
时间:2015年5月11日
APP版本号:Version 2.0.5
姓名:黄小白
手机信息:
二、产品
豆瓣阅读是优秀数字作品的阅读、出版平台,提供个人作者原创作品和出版社精品电子书,支持Web, iPhone, iPad, Android 多设备的同步阅读,支持批注、划线、分享、讨论。
Android版功能:
方便地同步多个平台间的阅读作品列表
全面支持图文混排,完美展示精美大图
支持离线阅读,沙龙区互动,黑夜模式切换
作品可归档
三、需求分析
豆瓣阅读作为由豆瓣独立出来的产品之一,仍主要面向豆瓣用户,旨在提供更为丰富精致的阅读体验。其用户需求主要为以下几点:
豆瓣平台原创文学的分享、发布与销售
搜索感兴趣的书籍或原创文学,并进行购买、收藏、下载
提供移动端便捷阅读体验,支持多设备同步
浏览高质量书评,参与豆瓣讨论
四、产品分析
(一)豆瓣阅读2.0功能框架图
(二)登录
豆瓣阅读以走在印刷机之前为主题,符合其主打豆瓣原创文学在线阅读、销售的定位。整体采用冷色调,并以鸟作为产品Logo。登陆时支持豆瓣账户直接登陆与直接使用两种形式。(其中直接使用不支持书籍购买、历史记录等功能)
(三)抽屉式功能栏
豆瓣阅读的功能栏隐藏于界面左侧,通过点击左上角按钮即滑出功能栏。功能栏保留了豆瓣一贯的简约风格,仅提供个人信息、本地在读、作品商店搜索及底部的设计与反馈功能。
其中已购作品右侧标识了已购数目,订阅更新也有未读数目,用户查看较为方便。
(四)作品商店
初次使用APP时首页默认为作品商店页面。商店页面很明确地将书籍资源归类为“自出版”、“图书”“杂志”三个板块。每一版块均有顶部推荐栏,用户可通过左右滑动屏幕查看推荐。
页面右上角为分类及搜索按钮。图书推荐布局为每三本为一行,页面更为简洁美观。
分类页面同样保持了三个板块的分布。自出版部分采取表格形式展示,每个细分类型后均标识了该类型的书籍数目。而图书与杂志部分采用列表展示,且未进行标识,页面布局明显与自出版部分不一致,且不便于用户了解书籍资源数量。
自出版部分收录了大量优质的豆瓣UGC作品,共计4246部。其中除本月排名及新书推荐外,还依据不同主题对书籍进行了分类和推荐。对于较为文艺的豆瓣用户,主题化推荐保持了豆瓣平台的风格一致性,也更易吸引用户关注度。页面底部为依据不同分类的图书推荐,与前半部分的各类推荐存在明显的重叠。
图书部分主要收录了各类小说、散文、人文等畅销书,共计7341部。其中同样采用了“主体式推荐+分类推荐”的页面展示。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分同样保持着豆瓣文艺风格的一致性,推荐主题及首页展示多为文学小说、感情、生活等相关书籍。
杂志部分主要以《知乎》、《人物》、《虹膜》、《科幻世界》、《人民文学》的内容为主,且包含了大量免费期刊以供用户下载。
(五)本地在读
本地在读采取封面视图的展示形式,且仍保持了三本一行的布局,并提供本地图书搜索(右上角)功能。但用户不可对书籍分类、展示形式、排序等进行修改或操作,且一旦退出账号重新登陆后本地在读会被清空。其明显不能满足用户合理规划图书布局、分类的需求,本地在读丢失后也无法找回或提前保存,产品功能有待改进。
(六)购买页面
购买页面提供了基本信息、预读功能、购买、简介、目录、作者、书评、标签、同类推荐,均为常规在线书籍购买的板块,并无新意。值得一提是豆瓣最宝贵的UGC资源——书评在页面上不仅没有重点展示,且非付费用户的评论并未加以显示(与豆瓣平台对比)。另外个人认为标签显示在靠近底部稍有不妥,拉到最下面看到时有些莫名其妙,可以考虑将标签适当提前。
(七)设置
设置页面提供微博绑定、推送设置等基本设置,并无更多个性化设置。
(八)阅读界面
阅读界面支持图文混排,但仅支持楷体和雅黑两种字体。触击页面底部或顶部均可调用功能栏。顶部功能栏主要为购买(如已购买则该图标不显示)、添加快捷方式、分享与作品详情。个人体验过程中尝试添加快捷方式失败,桌面并未显示任何导向书籍的图表或按钮,不确定是否是手机原因还是功能漏洞。底部功能栏显示进度条、目录、笔记、评论、设置。其中进度条设计非常友好,用户可以直接拖动进度条进行翻页(但是无法选择直接跳转至特定页码)。此外,笔记功能非常无奈,进入后发现仅能设置书签与划线,并未提供文字输入及批注功能。
五、任务走查
(一)购买书籍
步骤:搜索(或扫码)——点击条目——浏览作品详情——点击购买——账户余额支付或支付宝跳转
优点:购书效率高,流程简单,页面简洁美观
缺点:没有其他网站价格的对比,用户难以完成比价;用户评论较少,难以通过评论判断图书优劣
评价:购书的实际体验比较好,页面美观,操作便捷。但是缺少了比价功能与UGC书评展示,用户难以对书籍完成比较或判断。
(二)阅读书籍
步骤:本地图书——已购作品——翻页查找或直接搜索——点击条目——阅读——完成划线及添加书签
优点:阅读页面简洁美观;下拉页面直接添加书签非常方便
缺点:
1.未购书籍一旦退出登录便无法恢复,用户很可能损失对书籍的收藏和购买欲;
2.用户不可对书籍进行分类,也不能阅读本地文件;
3.通过已购作品进入阅读中间会跳转至购买页面,增加了额外操作;
4.下拉添加书签时可能把手机功能栏拉出来,存在一定用户出错率;
5.用户不能对书籍添加文字
评价:阅读体验一般,仅支持常规的阅读、划线、书签等功能。进度条功能使用起来非常舒服,但尚不足以评为亮点。产品功能有待进一步改进。
六、竞品分析
如果将豆瓣阅读划归为UGC文学的阅读器,那么在作品数量、质量上能与其竞争的产品极少或者暂时没有。本处将豆瓣阅读作为一般阅读APP,选取了用户评价较高的多看阅读、字节社、网易云阅读进行比较。
七、个人建议
通过产品体验及相关竞品分析,以个人的想法对豆瓣阅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本地在读
1.增加本地书籍分类功能(如文件夹),方便用户对图书进行整理、归纳。对于有大量书籍收藏、讲究条理的用户来说,书籍分类非常重要,可以大大减轻在茫茫封面中找一本书的烦躁;
2.退出登录后仍保留本地在读的历史存储。一旦退出登录或因更换手机等原因重新进入APP后遗失了所有的历史存储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不仅仅在于需要一本一本的重新添加(何况还没有整理功能),还有可能破坏个人购买意向;
3.支持本地文件阅读。用户往往需要对本地文件进行浏览,支持本地阅读可以更好地增加用户使用频率。同时,一旦退出登录后已下载的已购书籍都不能正常显示,仍需重新下载,着实着实使用体验;
4.优化已购作品阅读路径,去除重新进入导购页面一环。
(二)作品商店
1.书籍导购界面布局有待优化,如将标签提升至页面中部或上部分;
2.可考虑对接豆瓣书评系统,开放非付费用户平均显示。豆瓣高质量的书评是豆瓣UGC资源的重要部分,在购买过程中无法查看相关书评(仅有购买体验短评)不仅无法充分利用豆瓣资源,也会影响对用户购买欲望的引导;
3.不同类别的推荐(顶部推荐、主题推荐、分类推荐等)存在重叠,有待进一步优化;
4.分类页面增加图书与杂志资源数目,便于读者了解并保持界面的统一性。
(三)阅读功能
1.增加文字批注或笔记功能。对于常读书的用户往往在感兴趣的章节乐于添加个人想法或灵感,增加该功能能更好的提升用户体验与黏性。
2.增加字典功能。英文原版书籍或偏文言书籍往往需要额外查询,增加字典功能减轻了用户切换界面查询的压力。
(四)其他
产品文件包过大。作为功能相对简洁的一款产品来说,17.4M的安装包实在显得有些累赘,建议尝试缩小安装包或扩充功能。
八、总体评价
总体来说,豆瓣阅读延续了豆瓣一贯简洁、清新、文艺的风格,书籍分类、界面布局及交互都显得非常合理且友好。尤其对于豆瓣用户没有风格、界面的差异,学习成本很低。其主打的UGC作品较为丰富、质量较高,更符合豆瓣用户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激发用户的付费习惯。但是对于产品功能上仍存在较多的改进空间,期待豆瓣阅读的不断完善!
本文由一只“产品go”精心出品,欢迎大家进行评论+指正+吐槽。日后小白将继续(不定期)更新各种产品体验报告~另外有对小白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公众号:产品经理go,我将定期发布各类干货+伪鸡汤。
来源:产品100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