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冲到社交榜第2,音遇App究竟有什么魔力?
周六早上,一个朋友说她中毒了,吓得我以为需要打120,仔细一看,信息是这样的“它真的有毒,玩了就停不下来,好想和你一起玩,嗓子哑了打不了电话”。一问,才知道,让她中毒的是一款软件。她现在不玩抖音了,玩音遇。
我去看了音遇贴吧(下方截图来自音遇贴吧),嗓子哑了的还不止我朋友……作为运营,第一直觉就是好好了解下这款产品,到底有什么魔力?
音遇,是2018年9月20日发布的社交APP,在11月21日冲到了免费榜16名,社交榜第2名。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
经过我的分析,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运营将音遇的产品面向用户输出的结果,与“屏娱乐”时代用户需求和市场动态变化的要求进行了缔结。
具体如何理解这句话,我将从四个部分进行分析:
1、从产品层面讲,音遇APP面向用户输出了什么结果;
2、用户需求及市场动态变化向屏娱乐时代提出什么要求;
3、运营采用了哪些手段将“结果”与“要求”进行了缔结;
4、音遇APP运营上的手段,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1、从产品层面讲,音遇APP面向用户输出了什么结果
首先,通过对音遇功能的体验和分析,音遇其实不单纯是社交APP,而是一款音乐+交友+直播+游戏模式的APP。
为什么我认为是这个模式,可以唱歌+可以视频+可以送礼+可以pick+可以组队……具体,可以看产品体验图,会更加明白。如下图:
很多时候,在我们觉得一个领域红利已经消失的时候,会突然杀出几匹黑马。
比如,在大家都觉得微信公众号大盘打开率持续下降的时候,“一地金啊”出了一篇点赞十万加的文章;在我们觉得社交红利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的时候,音遇上线。
为什么音遇可以杀出重围呢?它输出了什么?答案显而易见:它面向用户提供了游戏化的音乐直播社交场景。
2、用户需求及市场动态变化向屏娱乐时代提出什么要求
刚好近几天把大学的教材《社会心理学》翻了一下,再次学习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图来自网络),也重新理解了用户需求,我相信你看完,肯定会有收获。
从需要层次理论来看,除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以外,其他的需求均属于精神需求。
很多时候,运营会将这些精神需求,判断为交友、参与感、成就感等,所以我们鼓励用户分享、引导用户UGC、建立用户等级……
但实际上很重要的一点,经常容易被忽视,就是需求层次结构,是同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直接相关的,金字塔是发展中国家的模型,发达国家却是橄榄型。
那么对于国内广大用户来说,生活在物质匮乏年代的60、70后可能是金字塔型、生活在消费升级时代的90、00后可能是橄榄型,他们的主要需求是不一样的。社交相比底层的生理需求(即温饱)才是90、00的刚需。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用户在成长、我们的市场在变化,他们的需求也在变化。所以传统的迭代升级一方面是为了优化产品,另外一方面却是跟随用户、市场成长。
但被我们一直忽视的是,有些需求是颠覆性的,就像微信再怎么迭代也不能满足游戏化的音乐直播社交需求一样。
因此,伴随着游戏成长的90后、00后,对于“屏娱乐”时代的社交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我相信这些需求还可以继续挖掘。因为从需求角度来看,音遇可以看作是全民K歌面向00后的娱乐升级版。
年轻群体自我意识膨胀,交互需求地位上升,即时交互技术也允许,他们即时 “找存在感”、“找归属感”、“找趣味感”。
3、运营采用了哪些手段将“结果”与“要求”进行了缔结
上文我已经描述过,音遇是一款音乐+交友+直播+游戏模式的APP。经常会跟踪热点的运营,肯定会知道,这四个词语都是属于高热度的词(可以去看看百度指数和微信指数)。
所以音遇的运营肯定会从这四个维度去链接目标用户与产品。具体怎么做的呢?
第一、不断将产品定位向目标用户进行传递
在体验产品的时候,对音遇的目标用户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他们:陌生交友需求强烈、有嗨歌需求且大胆、随游戏成长的一代、有想法且需要认同。运营是怎么传递的呢?
文案:App Store的描述,处处透露着90、00的风格及诉求。
用数据告诉你!我找了几个85以前的朋友和几个90以后朋友问了下,85以前的表示太复杂,不就是唱个歌吗?90以后的表示被吸引了。
注册:我在体验这个产品时,旁边刚好坐着一个93的妹纸,于是也介绍她体验一下。到注册时,我问她对注册那里有出生年月有什么想法?她瞬间意识到了,默认值是2000-01-01,激动的表情突然成熟了一点。
同时,一定要上传头像,没有默认头像。头像作为一种社交符号,进一步帮助目标用户表达自己。
引导:整个APP的引导内容,符合目标用户心态,如“每个人都有发声机会”。
在研究不同年代人群的特点时,被这样定义过,70后的激情被《中国合伙人》满足了、80后的闷骚被《致青春》满足了、90后的洒脱被《小时代》满足了、00后好像还却那么一部电影。
也许,我们还不是很了解00后,我相信音遇也需要持续迭代和探索,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他们。
第二、为这一定位寻找一个信任状——你的爱豆在这里。
明星的影响力有多大,除了超乎我的想象以外,也超乎了微博的想象,王宝强、鹿晗、赵丽颖都让微博崩过。因此,音遇在APP未上线之前,就采用明星专场内测的方式,吸引明星的粉丝参与。
微博与用户互动并收集意见。微博除了常规的用户互动和APP介绍外,会收集用户喜欢的歌、想玩的专场以及APP相关问题反馈。目前音遇APP粉丝2万多,从7月开始运营到现在,阅读量比较高的内容也是这些收集意见的内容。
QQ群按明星设置并区分管理。之前在分析面向95后的产品“最右”时,我也谈到过最右在QQ群的管理上做足了功夫,积累了大量的忠实用户。
音遇在QQ群的设置及管理上,按照明星进行了区分,一方面为了方便内测,另外一方面也能将不同明星的粉丝聚集起来。
APP设置明星专场。我翻看了音遇的公众号、头条号、微博、知乎、抖音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从4个月以前开始运营。
APP上线两月,从前期内测获奖情况来看,设置专场的目的就是为了直白的告诉用户,这里聚集都是喜欢你爱豆的人,可以一起嗨唱。
第三、整合现有自媒体资源,面向目标用户制造内容
知乎运营找到了制造话题的方法。据艾瑞分析,知乎3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超过了50%。也就是说,这50%里面,有很大一部分用户是音遇的目标用户。
知乎上,音遇自称音遇君,致力于音乐类原创文章。主要采用回答“如何评价XXX歌手”这类问题,进行内容运营。
第一次回答“如何评价清华大学多雷参加《中国新说唱》”获得了493个赞,182个评论,相对来说还是很成功了。
之后连续回答了很多个类似的问题,如苏打绿、蔡徐坤、华晨宇、杨超越、吴磊、薛之谦等,这些话题在回答时,音乐君分析维度相当专业、有深度。
并且还会往音乐方向引导,比如回答黄渤相关的问题,首先用了“歌手黄渤”这样的说法。再比如,回答“如何评价演员吴磊”时,音遇君是这样开头的:
年仅19岁,就在演艺圈闯荡了13年,吴磊能否成为真正的老戏骨?
作为『音乐类文章原创作者』,音遇君其实是不想写吴磊的,毕竟吴磊虽然唱过几首歌,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他并不算是一个歌手。
可是,自从音遇君连着追了一个多月的《沙海》,也看了一个月吴磊那帅到让我无法自拔的脸之后……为了写一下吴磊,所以他在音遇君的心中,已经变成了一个歌手!
不是歌手,也要把他的回答变成歌手!
从知乎的内容运营情况来看,音遇君也在往微信引流。
微信菜单目前设置的是在线客服+APP下载,所以引流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地解答用户的疑问和推广APP。在APP上线后,知乎内容就没有更新了,是有的放矢,集中精力做APP运营了吧(下图音遇君回答内容的知乎截图)。
除了知乎,其他的自媒体平台,音遇君做了什么呢?
——他还去抓了今日头条的流量。音乐这个事,不是几个段子,几张图就能说明白的,所以在微信公众号流量难以获取的时候,音遇君很好的利用了今日头条这个平台。
我看了整个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不论是阅读量,还是点赞及评论,都相对比较低。而今日头条的内容,相对格式固定,互动也较多。(截图是今日头条的情况)。
4、音遇APP运营上的手段,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音遇从内测到现在,整个过程,作为运营的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为什么音遇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冲刺到社交榜第二名?
第一、需求定位为90、00的精神需求。这里我们后面在定位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人们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经济等发展而变化的;
第二、产品在社交定位上。避开与大平台直面竞争,选取了以音乐为社交货币,充分利用了音乐就是语言的这一特征;
第三、利用明星获取新用户。通过开设明星专场,了解用户最喜欢的明星,更快的吸引目标用户;
第四、完善的用户反馈通道。尽可能在满足目标用户的在音乐社交产品方面的需求,通过让用户提意见,更加高效的完善产品功能;
第五、合理利用自媒体平台。对各平台要达成的目标进行规划,充分利用该平台的功能与资源,建立侧重点;
第六、运营体系化。充分考虑用户的状态,在新增的同时,也很注重留存,为产品走得更远打好基础!
音遇APP,为什么可以两个月冲到社交第二名,你知道了吗?
原创: June
来源:鸟哥笔记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