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几乎0成本推动一个复杂运营idea落地?
如何面对运营工作中的各种不确定?
这一篇连载,我们来讲一个更加实在一点,对于很多人更能立马带来价值的工作习惯,但它同时也是一种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思考方法。
但凡干过运营的都知道,运营的具体工作中,很容易会面临到N多的不确定。尤其是,你需要协调各方资源牵头搞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会变得尤其纠结,稍有不慎,你很可能会浪费掉大量资源和成本,且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拉了一堆人陪你一起搞一个事,搞了半天却没成功或未能达到预期的话,你很容易慢慢就失去了同事、合作伙伴们的信任。
比如说,我讲个真实的例子:
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想法:
我们诞生这个想法的时候是在12月底,离春节还有40天左右,考虑到7堂课程全部上完至少就需要2-3周,我们希望如果这个项目要推进落地的话,理想的第一堂课开课时间应该是在1月13日左右。也就是说,我大概有2周左右的时间来让这个项目落地。
并且,我们期望单堂课程的报名人数不能低于30人(不然开课就没意义了,可能成本都不一定Cover得住),7堂课程加在一起的总售价在1000元/人左右。
但,此时我发现我面临着如下这样一系列不确定的问题——
上面这些问题,看起来既复杂又繁乱,最重要的是:他们甚至还彼此交错和互相影响着。
比如说:我们的课程定价、时间、地点等显然是会对于课程报名人数造成影响的,而跟老师间的合作方式又显然可能会影响到课程定价。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进行决策就显得更加困难了——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假如一个决策错误,你可能会浪费掉N多人的时间和精力。
请问各位,假如是你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理?那些不确定的问题中我们又该优先解决哪一个?
好了,上面这个真实的案例,应该是可以让你对于运营工作中的诸多“不确定”有些感觉的,让我们暂且把它放到这里。接下来,就着上面的背景,我来给你分享两个在复杂的“不确定”环境下做好运营工作的基本理念。
第一,当你在一个具体项目中面临N多不确定因素的时候,其中往往存在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它可能会成为整件事情可以顺畅发生的核心前提。
且,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往往就是“一个基于某种假设的产品或服务,能否得到用户真实、自发的认可”。
因为,你吭哧吭哧想了一大堆,觉得自己的点子牛逼极了,然后带着一堆人把东西做了出来,最后却发现用户其实对你的那个点子完全不感冒,这可能是最伤人的事情了。
第二,在一个特别不确定的事情或假设面前,运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最低的成本去搭建起来一个真实的用户应用场景,并去验证在这个场景下,用户是否会真的产生你所预期的行为。
其实,某种意义上,这和《精益创业》里面所讲的MVP产品差不多也是一回事。很多时候,运营要做的事情,其实也是“找到一个核心的假设,然后令之成立和发生”的(这一点,我们在接下来一篇连载中也会提到)。只是,真的在实际运营工作中能够谨记这一点,并能够实际付诸运用的人,其实并不多。
好了,为了让你更好理解上面这样两个有点儿抽象的理念,我们再来看一下另一个很知名的案例,这是一款在全球范围内都很知名的产品——Dropbox,如果你已经对这个案例耳熟能详,那可以快速拉过了。
在有了这个感觉还不错的Idea之后,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不确定,比如——
该找谁来帮自己开发?跟对方怎么合作?开发进度和时间是否有保证?这个产品到底哪些功能该有,哪些功能不该有?等等。
但最后,不会开发的Drew没有优先去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当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如我们上面的理念一所提到的,先瞄准了“一个基于某种假设的产品或服务,能否得到用户真实、自发的认可”这个点。
然后,他开始了自己的“最低成本搭建真实应用场景”之路。他知道,对于判定用户是否会自发选择使用这样一款产品,最理想的场景,就是让用户在某个陌生的线上环境中(陌生才显得真实)去接触到这样一款产品的描述,然后再观察这些用户们是否会在看完这个产品描述后真的产生了兴趣,进而产生其他用户行为。
这个视频发出之后,迅速得到了用户的强烈反响,Drew发现,迅速就有几十万人留言问:这个东西在哪里下载?太NB了,劳资一定要用……之类的。
最终,通过视频来到Dropbox网站和留言表示强烈使用意愿的用户,累计有几百万。
这个时候,Drew才开始招聘他的研发团队,且此时,一切变得顺理成章——在招募的时候,如果有人质疑说这个东西我觉得不靠谱啊,Drew就可以把用户的反馈丢出来扔他脸上:对不起,我们已经有近百万的准用户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往往存在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它可能是其他所有事情可以得以顺畅发生的前提。
也所以,在我们日常的运营工作中,带着这种“找出最核心的不确定要素”和“先以最小成本搭建起来一个真实应用场景”的思维去工作,很多时候,能帮我们节省下来巨大的成本,无论是沟通方面的成本,还是实际工作中的投入时间、物质等成本。
这里一定要注意的是,我们所搭建起来的场景,一定是无限接近于真实的。例如:
而这样的工作方法,是可以应用于我们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的。比如说:
好了,Dropbox的故事延伸得差不多了,现在回到我在这篇连载开头提到的那个7堂系列课程打包推广的案例,我想留给你一个小小的思考——
假如你是我,要在短短半个月内推进和完成这个项目,你会怎么做?
不妨可以把你的想法发到留言区里,我会挑一些好的回复来给予一些反馈的。
同时,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我当时也是纯靠自己一个人,用了5天时间,基本没有花什么成本就已经把这个原本看起来特别不确定的项目变得绝对可行了。
本文为三节课(sanjieke.com)发起人黄有璨的连载,作者为8年运营人,先后任数家互联网公司合伙人和COO,旨在通过这个连载分享自己关于运营的全部经验和思考。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