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操作系统」里,装了多少个APP?
如果你我都是一台“手机”,情绪是我们的“操作系统”,而人生就是不断安装“应用”的过程。
那我们一生需安装多少个“App”呢?
父母创造了我们这台“手机”,并给我们每个人设置了“操作系统”-情绪系统,可哭,可笑,可悲伤,可高兴,可愤怒,可恐惧,也可愉悦。
“手机”要有价值,必须自我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并在“系统”之上安装一系列的“App”,通过“App”去体现“手机”的价格。
无论你是“品牌机”,还是“山寨机”,出厂时价格差异不大。
最终决定价格的因素,可能是你的“系统”是否足够智能,以及你是否可以形成自我判断,到底哪些App需安装,哪些需要卸载,哪些需要快速升级更新,哪些则可以缓慢更新。
基于此,我们可以从四个阶段去看我们这台“手机”,到底需要安装多少个“App”?
一、“预装”阶段
0-6岁之间,我们这台“手机”安装什么“App”,完全由父母进行“预装”。
第一款是“语言APP”
安装之后,父母就会引导我们去升级,从“妈妈”、“爸爸”等称呼开启了1.0版;
接着学会了“我要吃奶奶”,又学会了“门前大树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24678”,顺利升级到2.0版;
后来我们的“语言App”还需要支持切换语种,由家乡话切换普通话,由中文切换成英语,切换成德语、日语等等,最终形成3.0版。
当然,由于“系统”原因,也有不少崩溃在了V1.0版的升级过程中,自然他们也就被动地卸载了“语言App”。
第二款是“行动App”
初始时,只能“四脚”爬行,不会用手吃饭,也不会主动进食,只能依赖“操作系统”的调度,这时算是1.0版;
随着身体的增长,爸妈的搀扶、引导,慢慢学会了“双脚”慢行,也学会了自我进食,算是进入了2.0版;
待可完全自我行走,自我完成进食的所有操作,自然也就进入了3.0版。
依然如此,也会有不少的人,被迫“卸载”了自己的“行动App”,或压根这个App就与其“系统”冲突,无法完成“预装”。
第三个是“认知App”,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App”
父母为了让“手机”可以有个好的“价格”,默默开始给“手机”预装这个App,并想尽一切办法去快速升级、迭代“手机”的“认知App”。
- 文从《三字经》到《唐诗三百首》,从读到背;
- 武从跆拳道到拳击,从手到脚;
- 歌从《世上只有妈妈好》到《小燕子》,从《落叶归根》到《烛光里的妈妈》;
- 艺术从舞蹈到架子鼓,从形到体;
- 上课从学前班到培训班,从周一到周日;
- 生活从“讲文明懂礼貌”到“尊老爱幼”,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可怜天下父母心”。
自然也就形成了“认知App”的1.0版,且不可卸载。
二、自我“校正”阶段
“预装”完毕,成功进入6-16岁的求学阶段,也开启半“预装”、半“校正”的阶段,分别由老师跟我们自己进行“预装””和“校正”安装。
老师给我们“预装”一个“学习App”。
第一版属于简易版,只有语文、数学,且里面也是最简单的学习,比如从1数到100,或学会写“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名字;
第二版属于进阶版,从两科升级到了语数外生物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历史等九科,学习也从单一的写写、画画,升级成了听说读写的混合学习;
后面慢慢变成了不可卸载的“App”,并成功伴随我们终生~
伴随着“系统”的自我学习和优化,以及“预装”的种种“App”的灵活调度,我们不再安于被“预装”,也不再安于“痛苦”的学习;于是,我们自行安装了一个“贪玩App”,借此来“校正”情绪系统。
鉴于“贪玩App”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第一次认真的“设计”了一款自己的“App”,里面不仅包括“吃喝拉撒”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涉及到学习的方方面面。
比如偷吃“垃圾食品”可以让我们情绪系统愉悦,也让系统记住了这种感受,以此形成一个正向的反馈系统;
比如不做作业,可以跟小伙伴一起去湖边抓鱼,情绪系统会更佳愉悦,哪怕最终会挨揍,但愉悦终究会大于疼痛;
比如打电子游戏,可以让我们忘记上课下课,忘记吃饭喝水,忘记天黑要回家,忘记通宵后上课会痛苦,更忘记为自己担惊受怕的爸爸妈妈。
只因“贪玩App”是系统级别的,并成功将“学习”、“认知”等App纷纷强制退出。
而有些人由于沉溺太深,自此再也没能启动“学习”App,更无法启动“系统保护”功能,一直将“玩App”挂载在系统的最上层,并跳过“预售”阶段,直抵“售后服务”阶段。
三、“预售”阶段
16岁-24岁之间,我们也进入了“预售”阶段。
这时候的我们,该“预装”也已“预装”,该“校正”也已“校正”。
正式开启“手机”的“预售”阶段。
为了可以卖个“好价”,我们希望可以安装一批实用的“App”,比如“名校App”、“热门专业App”、“勤工俭学App”,甚至是“学生会主席App”、“播音特长App”、“体育音乐特长App”等等;
如果实在没办法,也会弄个“技校App”,或者“挖掘机App”、“厨师App”等;
一切只为了可以卖个“好价”,让自己这款“手机”更值钱,更有价值。
四、“售后服务”阶段
24岁以后,“手机”终究还得卖出去,否则就只能浪费“企业库存”,不断的消化“企业资源”。
售卖出去之后,家长无法再帮您“预装”,老师不能再帮您“预装”,而你可能只学会了优化“玩App”,以及安装了一些只有静态数据的App,很难迭代升级。
带着懵懂、不甘、理想等,你看到身边所有的人、所有的广告都在推荐一个App-“工作App”。
于是,你莫名其妙的、被迫的、默默的安装了它,但它却只有一个启动页。
幸好,“手机”的系统并未崩溃,赶紧封杀“贪玩App”,调出“语言App”、“行动App”、“学习App”、“认知App”等,进行优化、升级。
首先,为“工作App”制作第一个功能—找工作。从学习制作简历到投递简历;从接电话到参加面试;从参加面试到被人拒绝;再利用“学习App”进行优化简历,利用“语言App”练习、强化交流沟通能力等,并最终找到愿意付钱买你这支“手机”的人;
然后,再为Ta设计一个“工作经验”的功能。将一家一家公司的工作经验录入进去,只待将来的某天可以凭借于此去获得一个更佳的“价格”;
最后,还得设计一个“职业规划”的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教训、市场发展等因素,断断续续的、碎片化的去给自己的职业做出一个规划,但终究未必如愿所处尝。于是只能不断的调整、不断的优化升级。
这一切均只能依靠“手机”自己主动更新、优化,毕竟现已进入“售后服务”阶段。
五、写在最后
手机之所以值钱,核心还是在于其可以安装众多的App,且App可以自我升级、迭代。
当手机太卡的时候可以清理垃圾,也可以卸载无用或用的极少的App,如此来让整个手机运行更顺畅 。
如果你我就是一台“手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只是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 “手机”之上的App要想顺畅运行,前提是“情绪系统”不能崩溃;
2. “手机”出厂之后,全靠自我驱动。需要你我做出判断。到底哪些App需要保持,哪些又需要卸载,何时需要清理,何时需要升级某些重要App。
最后,我们应该满怀感恩,自己这台“手机”可以正常运行。
毕竟,还有很多“手机”系统在出生时就崩溃了,无法安装任何“App”,或其系统天生就与某些“App”冲突,无法完成安装,比如“行动App”、“认知App”等。
作者:邢小作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