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告 1000x90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小红书运营 > 引流卖货 > 正文

反思日志:自我提升最简单的“核心算法”

来源:引流技巧 编辑:引流技巧 时间:2024-10-29

1 1135 反思日志:自我提升最简单的“核心算法”

 

最近刷了各路“神仙”们的跨年演讲,一激动便立了多条牛逼的新年目标;可是忽然感觉到这样做实在有点扯淡,不出一个月这些目标就好像不存在一样!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那究竟怎样过好这一年呢?

 

“成就 = 核心算法 x 行动次数²”,老喻(喻颖正)的公式也许能够带来一点启示:与其关心怎样过好这一年,不如关心怎样过好每一天。

 

每天按照相对固定的套路来持续行动,持续产生复利效应。

 

反思日志可能是这种性价较高的最简单套路;也帮助我在过去的2年有所收获。

 

我将重新梳理、打磨反思日志这个简单工具,顺便分享一些我践行中的微小经验。

 

一、反思日志究竟是什么?

 

反思日志,就是按照相对固定的问题模板,5-10分钟梳理当日有所“触动”的事并写下自己的思考,以补充或更新观念/概念/方法/工具……最终优化行动的过程(如下图):

1 286 反思日志:自我提升最简单的“核心算法”

 

 

最早从成甲《好好学习》一书中“反思日记的写法”获得启示,开始写自己的“Awei的反思日志”,并结合自己阶段性目标、《思考,快与慢》等书中一些“思考模型”来不断完善模板,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反思日志。

 

 

以下是我“2017-2018年”的反思日志。反思日志模板有所迭代,反思质量也较一开始有所提升(马赛克处理了部分敏感信息):

 

2017年反思日志:反思维度较为简单。

1 377 反思日志:自我提升最简单的“核心算法”

 

 

 

2018年反思日志:增加了反思维度,元规范(原则)等。

 

1 476 反思日志:自我提升最简单的“核心算法”

 

 

二、反思日志能够带来什么?

 

也许你会说:反思日志就是总结一天的得与失哇。

 

这的的确有收获,但是如果能够关注一些重要的反思模型或套路,能够大幅提反思质量。

 

常见的反思模型:基于经验与本能的默认假设、所积累的重大错误场景、相关知识丰富程度。这三种反思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对一件事快速做出正确选择与行动的效率。

 

例如:面对某产品在探索期,极速增长的用户数曲线。不同人面对此数据会有不同看法。

 

1 557 反思日志:自我提升最简单的“核心算法”

 

 

  • 花花同学:总体看,这个产品用户量增长很快,非常不错哇;
  • 大米同学:可能有点问题,虽然总体看是增长,但是不能说明一定是好事;
  • 包子同学:这个确实很有可能存在问题,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我的过往经验,在产品探索期便拉取大量用户会存在问题,当前还需要评估这个产品的实际情况。

 

以上同学的看法不同,那么他们思考的背后是什么样的?

 

  • 花花同学这样说,所持有的前提假设:用户数越多越好!
  • 大米同学这样说,可能是因为积累了相关的“重大错误场景”:不能唯数据论,数据有时候是可以骗人的。但是大米同学又缺少相关知识,并不能当前更进一步说清楚问题。
  • 包子同学这样说,可能是因为他可能同时拥有了较为正确的提前假设、重大错误场景的敏感度,以及相关知识体系。理解问题更为深刻。

 

下面从这三个维度,来进一步说明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 看清自己的“隐形”前提假设,转变想法

 

面对一件事,我们的想法、说出的话、表情反应,其背后是有一个庞大的认知网络构成,建立在诺干个假设之上。反思日志,能够将这些“隐形”的假设显性化,以帮助我们更新假设。

 

2017/11/7 今天得到了什么教训:

自己内心之前总是排斥与KIKI沟通,其实今天发现与KIKI沟通后,能够帮助我解决问题的,凭借她的经验来指出我没有意识到的事。

可能的错误假设:只要给她看一定会提出很多细小建议,而修改方案又会很麻烦的

修正:能够得到更好的修改建议。帮助我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也能得到KIKI的信任。

 

2. 建立“错题本”,识别常会出现重大错误的情景

 

我们的大脑通常凭借直觉来判断,对于较高难度的认知与问题解决,才启动更深度的思考,大脑这样的工作原理可以让做事更加高效。

 

然而,凭借直觉做出的判断可能存在偏见、错误等。

 

我们需要构建自己“常见重大错误场景”,更形象的说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错题本”,每当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立刻觉察到可能会在这里出现失误。

 

2018/5/13 今天得到了什么教训:

1. 昨天在“xxxxx”的事上投入的时间太多,对于价值较低的事情应该以尽快完成为主。

2. 提需求时,需要考虑功能实现的性价比。如我希望在详情页让用户了解到这个应用的特点。我希望在这里增加一个标签显示。但是其实这样会增加研发的工作量,最快的实现方案是可以在背景上做出所需要的信息。以后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3. 吸收新知识,补充或更新旧知识;

 

除了以上1、2之外,还需要补充相关知识以进一步让我们拥有更优的假设,对“重大错误场景”的理解程度及反应能力。

 

我的做法也很简单:通过“RIA”让自己与新知识完成一次“缝合”,也就是对这个知识进行复述,并思考我的哪些经历与新知识有联系,我以后应该怎么做?

 

RIA便签阅读法:

 

  • R——read,阅读片段;
  •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 A——appropriation,细分两方面,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A2:以后自己怎样应用。

 

2017/11/6 今天学到了什么:

《选择的悖论》—采用足够好的标准,不要执着于找到最佳选择… …;

(以下是我思考)

1. 只讲事实。避免使用意见性和推论性陈述,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自己曾经就犯这样的错误,而且当时还觉得自己挺机智的,事实上随意使用推论性结论,会引起误会。即使有推论性的想法,也要告诉自己这个只是推论不是事实,我需要做的是只讲事实。

2. 多询问别人的意见,能够表达对别人地位的承认,有助于获取更多认同。

 

三、怎样做搭建自己的反思体系?

 

基于反思日志搭建自己的反思体系,简单说就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反思流程。

 

可以按照“最小可交付”、“多次迭代”的原则来搭建。

 

  • 按照一般维度来搭建反思日志模板,并使用。
  • 在使用一段时候再次优化迭代。
  • 反复迭代,直到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模板。

 

按照以上思路来具体说明:

 

(1)按照一般维度来搭建反思日志模板,并使用

 

反思日志主要包含:反思表格、原则(元规范)表格。两个表格项目配合使用。

 

1)反思表格

 

以月为单位建立一年12个sheet,反思表格首行横坐标为反思维度,首列纵坐标为反思日期。

 

一般反思维度:

 

  • 做了什么重要的事情?该维度提醒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宝贵精力,集中在最为重要的事情上。假设这一天感觉到似乎没做什么特别的事,那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 学到了什么?无论是看书或公众号,听到别人的一句话等,只要是新学习的知识立即归纳到反思表格中。并与自己进行一次“缝合”(具体方法已介绍)。
  • 有哪些教训?也就是我们哪些地方做错了,或是还可以作的更好。其背后的是前提假设有问题,是重大错误场景累计不足,还是相关知识缺失?
  • 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根据以上反思,为了拟补一些不足又该做些什么呢?比如发现“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知识缺失,那么接下来的计划就是找相关资料来补足这一空缺。

1 650 反思日志:自我提升最简单的“核心算法”

 

 

 

2)原则(元规范)表格

 

不断补充/更新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则,借助反思日志中不断提醒自己,以让这个原则融入自己的血液和骨髓。

 

借助《原则》的核心观点,我在2018年迭代了我的反思日志,新建一个sheet来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的原则,写反思日志时看看这些原则,同时回想这一天的事,有时会发现常常挂在耳边的原则,在处理具体的事情时就像从来没听过一样!

 

1 742 反思日志:自我提升最简单的“核心算法”

 

 

(2)使用一段时后再次优化迭代

 

只有自己亲自感受之后,才会发现某些地方需要优化,不断让它变为更适合自己的工具。

 

  • 当前是不是有必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发现某些维度自己根本不需要,比如“下一步计划”,这个在我日程管理软件中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个评估维度就可以删除。
  • 是否可以新增更多维度?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新增反思维度,比如在学习了古典老师关于怎样放大做事价值的思考模型,我便把这个模型放入评估维度,用来发现我日常的哪些事可以放大价值,并训练对此类事件的觉察能力。

 

根据个人当前的情况,调整反思维度。

 

反思模板可以灵活使用,根据自己当前的关注点来做调整,比如我特别希望自己改掉“拖延”的坏习惯,于是我在反思维度的第一列就填了“是否信守承诺”(“是否按照规定时间交付”的意思,这样写是为了提升自己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

 

每天都要思考这一个问题,不断强化这个原则,让它成为我的个人特质。

 

(3)反复迭代,直到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模板

 

通过反复使用与迭代,反思日志会逐渐变为更适合自己的工具。

 

还需要记得反思日志仅仅帮助我们成长的工具,可随时灵活调整反思表格,甚至在填写过程中不需要按部就班的记录每一个维度。

 

以上是我最近2年使用反思日志的一点点心得,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点启发。

作者:Awei,内容运营经理,前创维OTT产品运营

上一篇:后台产品设计的10个步骤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微商引流技巧网 www.yinliujiqiao.com 联系QQ:1716014443 邮箱:1716014443@qq.com

Copyright © 2019-2020 强大传媒 网站地图 rss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