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推广渠道的自白:点亮渠道的那盏灯
一
互联网工作的魅力在于你可以像玩网络游戏一样,在自己的角色身上不断增加新技能,而每增加一项新技能,你的能力和前景又会小小的向前迈向一步。运营亦是如此。
所以当领导让我转做渠道和商务时(其实这两个职位应该是分开的,但团队现在很缺人手),我有些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兴奋和小心机。
虽然在微信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活动运营,策划,文案以上职位我依然有提升的空间,甚至之前对渠道这项工作一直有所畏惧(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之前公司的渠道美女每天张口闭口各种CPA,CPD,投放多少,ROI多少,搞得那时作为职场菜鸟的我既崇拜又有点惶恐)。不过能继续到新的职位以吸纳新知识还是一件性价比较高的事情,所以,对于领导的决定,我毫不犹豫答应下来,我的同事们在后面建设大后方,作为渠道小菜鸟的我则在前面“开疆拓土”。
二
当然,这么庞大的工作光靠我一个人是不行的,鉴于我们背靠京东商城,但其实一直以来并没有好好的充分利用好“靠山”带给我们的资源,所以另一位同事和我进行了分工,他负责拓宽和维护内部渠道,我负责拓宽维护外部渠道。
各位读者可能会问了?既然是内部渠道,为啥还要维护呢?难道你们不是在一家公司么?
这点我不得不解释一下,虽然京东是一家公司氛围和同事关系非常和谐的公司,但即便如此,就并不代表部门和部门之间没有利益的冲突,资源的倾斜。虽然很多部门和我们项目组的关系很好,但平时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KPI,有自己的业绩,自己的目标,我们凭什么会天真地认为他们会放下手头的工作而去无私的帮助我们呢?所以,哪怕大家是在同一家公司,众多的资源,渠道,依然需要挖掘,需要去拓展,需要去维护。
人和人之间永远是趋利的,先为别人带来利益,自己才会有收获。
这是我做渠道之后的第一感受。
三
拓宽外部渠道的我所要做的事情则更多,以至于做渠道工作的第一天,当时内心一片茫然,那种感觉就像你知道自己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但却不知道从哪下手。一种莫名的无力感。
为了尽快的证明自己,我很快地做了一件很二百五的事情。
我先用红包快速建起了5个垂直目标用户的微信群。
那么多事情要做,我却先建了五个微信群,各位可以想见,当我得意洋洋的向老大报告战果时,老大气的鼻子都歪了。
其实当时的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因为之前团队里的微信H5项目一直苦于没有微信大号做投放,手中自有的微信群不够,无法多渠道进行推广的问题所干扰。所以当时我的想法和行动也是基于之前遇到的困难以及利用自己的职位做出了最快速的解决,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一直认为微信群是一个最好的传播渠道,做渠道做渠道嘛,我建微信群有什么错?
你知道用户组他们在做什么吗?老大问。
当然知道喽,他们也在建微信群啊。
那你们渠道组和他们做的事情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不一样喽,他们的微信群是用来做用户的运营,而我的微信群是用来做渠道的运营。我狡辩着。
你知不知道维护一个群要浪费多少的时间和人力?
我会尽可能的维护啊。
你作为全组唯一的外部渠道拓展,难道不应该将事情的重心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么?
一句话点醒了我。
应用市场,内容输入输出,商务合作,换量,联合推广,投放预算等等这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我却把最宝贵的精力用在了微信群上。
我灰溜溜的回去解散了那些群,因为毕竟是用红包建起的,甚至都无法给用户组的同事们运营的空间。
重新坐在电脑前,我打开应用市场,一看就是一天,捎带整理了一天。
四
应用市场是个坑。
做APP的渠道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投入到了这地方。
先不说IOS。就说安卓四大主流应用市场,5个中等市场,20个小应用市场,每家规则大致相同又略有不同。每一条都要细细研读整理。
每家应用市场的活动也要时刻记得,首发活动,特权活动,有奖下载活动,礼包活动,红包活动等等等,哪些活动是免费?哪些活动是收费?哪些活动用出奖品就可以参加?不能倒背如流也要烂熟于心。
各种应用的市场的专题申请要单独整理出一个表。每月几号这个应用市场可以上专题,下个月几号那个应用市场可以自荐申请,专题要凑齐多少个APP,各家应用市场偏好什么样的文案等等等。
上了活动就意味着更好的展示位,更多的下载。所以各家应用市场的banner位和活动给予的资源位也要清楚。给予的banner位是在首页推荐?还是在分类推荐?用户进入应用点击几步可以找到推荐位?活动给APP会排第几顺位?分类情况如何…….
各大应用市场首先要至少对接上一个人,首发的人员先对接上,其次对接活动和商务,每个人的电话都要记,微信要加,名片要递。平时捎带着要维护。条条朋友圈多点赞,嘘寒问暖要跟上…
各大开发者群也要加起,没事天天一起吐吐槽,聊聊推广,说不定换量合作在此之间就达成…..
这些都明白的差不多了便着手开始进行应用市场优化,ASO,分词,热度,规则,看着脑袋已成一团乱麻,但也只能一点点去啃,去摸索……
一边混应用市场圈子的同时,也会认识很多渠道中介商。到了年底,又是他们冲业绩的时候,每天早上一打开微信就是各种的问候早安,没事向你推荐各种CPD,CPA,CPC服务,一次激活,应用宝二次,积分墙…….正好我什么都不懂,他们倒蛮耐心的给我讲………
除了他们,前行路上,也总会有高手时不时的点拨你一下,我硬着头皮一点点往前赶。
五
除了维护好应用市场,为APP增加下载之外,将我们APP产生的内容进行输出和输入也是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给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
这个渠道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建立,它首先要稳定,第二是要能达到我们输出和输入的目的。
很快,我的同事在内部拓展里取得了一点小小的突破。用我们的优质内容在主APP里争取来可一个位置非常好的banner位,既能稳定的在那个banner位上更新我们的内容,同时内容也能与这个banner所在的品牌区完美的结合到一起,皆大欢喜。
这之后,我们开始不断的与京东其他部门,品牌商,供应商去谈,去合作,用我们的内容,甚至是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去与别人建立互推机制,授权机制,让别人的渠道,成为我们的渠道。
当然这一切,依然是建立在能为对方带来利益的基础上。
而在外部,我一边努力的去寻找更多的以优质内容为主打的同款 APP,大家尝试互相交换内容授权,来增加更多的曝光率,而各大自媒体平台也开始逐步做了起来,让我们的内容得到更多的分发,更多的展现。
六
做渠道两个月后,我才稍稍感觉摸到了些门道。与商务相比,建设渠道的最终目的在于稳定,有效的转化。虽然它不像商务那样充满着激情,合作,以及一点点斗智斗勇。但在这种默默的寻找和搭建渠道过程中,你恍然间有一种在为产品不断扩散根脉,以让他更深,更有力的扎入大地,不断收获新的营养。
扎根之后仅仅就完了吗?
我还需要继续不断地填土,浇水。
因为前辈告诉我
前面还有一盏叫“渠道优化”之灯,在等着我点亮。
作者:刘玮冬(ID:刘玮冬运营手记),现为京东上海分公司无线运营经理,平时专注于互联网运营领域的研究和总结 精选自:鸟哥笔记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